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2020-01-08 02:23王强苏曦琪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启示高校现状

王强 苏曦琪

摘 要:中意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将中意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高素质复合型意大利语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在此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文化移情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充分了解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现状,总结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在现阶段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中意友好合作交流打下基础。

关键词:文化移情;意大利语教学;高校;现状;启示

自古以来,意大利与中国之间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2019年3月23日,中意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更是将中意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意味着中意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交流将更为频繁,对于意大利语人才的需求也会大大提升。因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意大利语人才更是成为高校意大利语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超越语言层面,要使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管你那,对双方的文化有全面、深刻的认知,具备较高的文化移情能力,才能通过语言这个工具,实现中意两国间的跨文化交际,为双方的友好合作与交流作出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现阶段国内高校对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现状,立足于现阶段取得的成绩,分析仍存在的问题,才能吸取经验、改善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更好地进行意大利语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意义

“英文中的‘e m p a t h y(移情)来源于德语‘Einfǜhlung(设想),首先运用于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美学领域,后来被德国心理学家利普斯(Theodore Lipps)发展到人际交流领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移情首次作为一个学术理念被引介到中国,之后被运用到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并掀起了一阵从心理学视角评析文学作品的波澜。”1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各国友好合作交流的深入,跨文化交际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文化移情能力作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外语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一点。

对于高校意大利语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意大利语的目的在于能够与意大利人进行顺畅的交流,这种顺畅不仅体现在口语的流利,更体现在能够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达到信息获取和输出的基本对等,使得整个交流过程不因文化差异产生障碍。要做到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交流中出現的种种文化障碍,我们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念的基础上,扩充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学生如果具备足够的文化移情能力,就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通过文化移情能力的辅助,克服各种干扰,更好地进行交流。反之,如果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不足,就会导致种种问题和困难的出现:比如与初次见面的意大利人谈论年龄或薪资,打探对方的隐私;或在对方用习语、俗语夸赞时理解成别的意思;又或者是在更重要的场合由于文化移情能力不足导致理解错误、翻译错误,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二、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全国开设意大利语专业的高校多达二十余所,在全球化发展愈来愈迅速以及中意两国友好合作交流日益推进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可以让更多的中国学生接触到意大利语语言和文化,为中意两国友好合作交流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开设意大利语专业的高校中,有开设历史长达几十年的,也有最近几年才成立的。相比而言,开设历史较长的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全面、多元,涵盖了基础意大利语、高级意大利语、意大利语语法、意大利语听力、意大利语口语、意大利国家概况、意大利语写作、意大利文学史、意大利语口译、意大利语笔译等专业课,部分高校开设意大利戏剧、音乐、电影赏析等选修课。但部分意大利语专业开设历史并不长的高校,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各方面原因,或开设的课程不够全面,或某些课程由于师资缺乏或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在了解各高校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国内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培养方面已取得的成效和仍存在的问题:

(一)已取得的成效

1.培养目标明确

在目前国内开设意大利语的二十余所高校中,有注重语言文学研究的,有注重中意文化对比的,也有注重对外经济贸易的。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精准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大高校才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明确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程度,这是培养学生文化移情能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2.课程设置合理

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培养目标,为各年级学生安排了合适的专业课程,如:

北京外国语大学,注重语言文学研究,其本科一、二年级设有精读、口语、视听、语法、泛读等课程,三、四年级设有意大利概况、近当代文学选读、视听说、写作、外报外刊、文学史、口译、笔译、应用文等课程,并开有经济、政治、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意语讲座;

北京语言大学,注重语言研究和文化对比,开设有意大利语精读(语法)、意大利语口语、意大利语听力、视听说、意大利语泛读、基础写作、实用意大利语、现代汉语与写作、专题讨论、口笔译技能训练入门、意大利语高级阅读与写作、意大利简史、意大利文学简史、意大利文化概况、意大利语新闻视听、意大利语报刊导读、意大利艺术简史、意大利文学作品选读、中意文化交流史、拉丁语入门等必修课,以及意大利电影及评论、意大利戏剧、意大利音乐史、从意大利歌曲看社会、翻译名著赏析、在华意大利企业介绍、欧盟简史、翻译理论、语言学导论、外国文学选读、西方文明史、国际新闻概论、中国古代文学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当代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交际理论与艺术等选修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注重对外经济贸易合作,设有基础意语、意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谈判与口译、视听说、意语语法、意大利概况等课程。

由于篇幅限制,笔者无法将每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尽数罗列,但从以上几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各高校除了基础意大利语、高级意大利语等类似的主干课程以外,均根据自身定位和需求设置了相应的文化类课程,如文学类的“意大利文学史”、文化类的“中意文化交流史”、对外经济贸易类的“谈判与口译”等。这些课程都是各高校在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框架的基础上,对学生文化知识和专项技能的补充。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了解中意两国文化,这对于移情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意义重大。

3.文化交流活动丰富

所有开设意大利语专业的国内高校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大多数高校有意大利过来的交换生,使学生即使身在国内,也能与以意大利语为母语的老师、朋友进行交流,以此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同时提高文化移情能力,更顺畅地与外国友人进行跨文化交际;

意大利驻华使馆和各大高校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让全国各地的意大利语学生有机会同台竞技、深入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扩充文化知识,把握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文化移情能力;

各大高校都与意大利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每年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以交换生、联合培养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出国深造,在对象国切实地感受其文化氛围,并以恰当的方式传播本国文化,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

(二)仍存在的问题

意大利语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出很多学生在各个领域大展身手,但在高校意大利语教学,尤其是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仍面临一些问题。

1.师资力量缺乏

如上文所说,意大利语专业相对于英语、法语等通用语种专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因此,我们的发展远没有它们成熟。首先,我们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师数量不够,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更不够,这导致我们缺乏良好的指导,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摸索,走很多弯路;而由于教师数量不够,每一位教师身上的工作量就比较大,有些老师同时带多门课程,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质量,无法在基础授课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此外,部分高校还存在教师流动比较大的情况,也不利于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造成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世纪情况和需求不够了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以上种种,虽说是师资的问题,但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教学资源匮乏

其次,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我们也面临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教材种类少、更新慢;网络资源奇缺等。众所周知,要学好一门语言,光靠一两本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多种意大利语阅读材料、影视作品等,能够让学生把握中西方文化或思维方式的差异,避免在实际的交往交流中触犯对方的文化禁忌。”2但这些资源的缺乏导致我们在为学生普及文化知识时,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学生也会因为资料不够导致没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课外的学习和交流,不利于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就会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出现理解不准确、表达不到位甚至触犯禁忌等问题,轻则影响交流效果,重则影响双方利益。

3.教学方法不当

在意大利语教学中,通过文化引入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愉悦程度;而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和实践,则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提供必要条件。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讲解,文化知识渗透不够,也缺乏互动和实践。尽管近年来我们针对这个问题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时候,老师上课仍然以课文、语法和词汇讲解为主,文化知识补充不够,互动与实践频率较低、效果较差;而很多学生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也依然将大多数精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上,认为背了一个单词就是学习,记住了一句语法条例就是学习,而听了一首意大利语歌曲或看了一部意大利的电影却是不务正业,且他们很少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社会实践。長此以往,学生掌握的将只有老师灌输的一部分较为死板的知识,缺乏语言应用能力,出现能听懂别人说什么,却不懂得如何回答、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问题,这对于跨文化交际是极为不利的。要知道,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很多时候,文化方面的互相理解比语法和词汇运用的准确度要重要得多。当然,对方可能会因为你用了一个高级词汇而夸赞你,但如果你与对方谈论了一道经典意式菜肴,他可能会更开心。

三、反思与启示

经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极为重要,因此我们也必须加以重视,对现存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是笔者一些初步的想法:

对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我们在无法立刻改善的情况下,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等活动,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打下基础;对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其次可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编写更多的教材,还可以者通过网络制作和发布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外学习使用;而对于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参加国内外会议、聘请专家指导、进行课堂翻转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状态和需求,借鉴业界前辈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效率。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在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一些初步的想法,对于加强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我们还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继续探究。

四、结语

文化移情是在文化交流与运用中把情感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中去,以此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语言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更好地表达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文化移情能力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的方面。本文通过对全国各大开设意大利语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各高校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可以帮助我们在现阶段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王巾,略论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及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张文瑜,新媒体时代跨文化交际框架下的意大利语教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4).

注:本文系2019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高校意大利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N201902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启示高校现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