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生
摘 要:目前,我国的新课改在不断改革完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机械锻炼的技巧,还要与德育紧密协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德育一个直接、有效的载体,将德育融于体育教学,通过一定的思想方法渗透,可实现教学上的相辅相成。本文将对两项教育的教学方式和途径进行研究,从当前体育教学的一些问题出发,分析德育在体育教学上的功能和优势,然后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以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德育的途径,以期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方法途径
引言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所提出的一项全新任务,“全员育人”格局下,各个科目都要參与到德育教育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既有利于学校达成“育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又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实现质量提升和水平改善,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科目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之认识并推动学生走上全面发展之路。从上述认识出发,本文主要探讨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
1 在体育实践的课程中确定德育中心点
不同的体育实践课程中能够渗透的德育理念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接受多样化的德育教育。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在大型项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德育观念进行渗透。足球项目的学习、篮球项目的学习等都有利于学生深化集体观念,培养合作意识。运动会的方式较为特殊,但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观念和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运动会中,体育教师需要与班主任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及合作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例如,接力赛跑和两人三足等项目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接力赛跑除了需要跑得快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在交换接力棒时的默契程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步伐和手臂摆动的配合方式,并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的默契程度。教师在教学生进行两人三足训练时,可以通过统一步距和频率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默契。这种使学生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通过实践落实德育内容
体育课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中长跑实践,对学生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体操项目的练习,培养学生勇敢、机敏、果断等优良品质;通过增设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舞蹈、韵律操实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3 游戏比赛法
体育游戏一般需要多个人共同完成,是最具标志性的群体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还可以使其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但是,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胜负,胜负尚未分出时,学生要奋进拼搏,全力争取胜利,还要严守相关规则。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比赛法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在规则之内进行比赛,互相之间努力配合,会体现出尊重、拼搏、协作等优良品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收获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果赢了比赛,要戒骄戒躁;如果输了,也不应气馁,要再接再厉,越战越勇;不同团体之间要互敬互爱、公平竞争。
4 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竞赛活动是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既包含“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又包含“公平竞争、公平决胜”的规则意识,因而是体育教师完成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在群体类体育竞赛中,教师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竞赛形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竞赛,促使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形成体育精神、健全人格以及良好行为规范。为了最大化实现体育竞赛对于德育教育渗透的积极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竞赛时,除了将竞赛运动技巧、竞赛规则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团结的品格,让学生严格遵守体育竞赛之纪律。此外,教师需着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赛胜负观,胜不骄败不馁,正确看待比赛输赢,实现公平竞争、友好竞争。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五名成员,分组完成后,先让各个小组交流比赛战术,然后再在通过抽签的形式决定各自对手,举行时长为三分钟“篮球对抗赛”,在规定比赛时间内得分高的小组获胜。通过这一与现行篮球比赛相似的体育竞赛,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正确的胜负观。
结语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德育意识和体能素质的培养,身心兼顾,平衡发展。在目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仍然存在德育方面失范的行为,未能很好地把德育理念深植入心,长此以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波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德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培养。此举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教师要认真分析部分学生德育失范的原因,在究其根源的同时,一方面强调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总结德育的功能,使学生摒弃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缺乏社会公德、体育道德意识淡薄等不良观念。教师在引导时,要用正确的方法,既要客观公正,又要不失时机,以起到有效鼓励学生的作用。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学生做好榜样。
参考文献
[1]花美林.探析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4(31):115-116.
[2]程尚林.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6(52):128.
[3]张洪涛.对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32(12):83-84.
[4]王静.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