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2020-01-08 02:23赵洋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排位内化调节

赵洋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及观察教师课堂,收集了一系列数据与信息,经过后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果:教师自主支持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动机水平提高。

一、前言

学习动机是学生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关于动机的研究理论,早期理论关注的仅是动机的高低即动机的量;随着理论的发展,新的理论更关注的是动机内化即动机的质。大量实证研究发现教师自主支持行为作为社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对学生的动机水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具有自主支持行为的教师所教授班级的学生的动机水平、学业成绩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都好于采用自主抑制行为的教师所教授的班级。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法

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时,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在问卷设计方面,从外部调节、内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四个维度设计问卷。

(二)访谈法

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还采用了访谈法,分别对我校高一年级的20名同学、高二年级的4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全面、具体的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定性分析的目的。

(三)課堂观察法

研究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时,采用了课堂观察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展现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通过对本次调查回收的184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总体来看,学习动机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从年级对比方面来分析,动机内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二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程度最高,高一次之,高三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对较弱。高三学生面临压力,外部动机强,压力过大,可能学习动机偏弱。

(3)从成绩排位相关性对比中,可以看出整合调节平均分在成绩排位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绩排位越靠前,整合调节动机越强。同时,成绩排位越靠前,认同调节动机也越强。而对于外部调节,成绩最好的学生外部调节动机最低,成绩排位第二的学生动机最高,此后呈现递减趋势。

(4)从成绩排位相关性对比中,还可以看出内化动机程度在成绩排位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绩排位越靠前,内化动机程度越高。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通过与我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面对面的访谈,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不论成绩好坏,同学都对自己现有的成绩不够满意,有提高自己成绩的愿望和动机。(2)在家长的关注和严格要求的影响下学生可能产生较为强烈的外部动机。(3)对学习较好的同学教师大多都会给予鼓励,对于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同学老师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和要求。这对于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一种打击,会认为老师对自己没有要求,并不关注自己。

分析访谈问题可以得知: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教师的支持和尊重。专家研究表明,个体在全力以赴完成某一学习目标时都会表现出先天的学习动机。同时,当个体不必担心失败,而且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还有研究发现,当教师给学生更多自己做决定或自主的控制学习进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决策的自由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相应增强。且通过与教师的日常交谈中,也可以了解到成绩排位靠前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动机较强,他们的内化动机强度高,乐于学习地理,并主动阅读地理书籍,努力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进而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分析

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得出研究结果:第一,较常出现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话维度,包括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教师会采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有一定认知难度、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响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难易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理答方式等;第二,较少出现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主要体现在教学指导维度,包括教师会利用作业和提问等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询问学生想要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会进行适当点拨。

四、研究结论

(一)高中生的学习内化动机程度越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越高,考出的成绩越理想,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即成绩越好的同学,越重视地理学习,学习内部和外部整合程度即内化动机强度高。

(二)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能够被学生感知到,并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师自主支持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水平提高,而学习动机又可以有效影响学业成绩。

五、启示

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自主、能力(胜任)、关联,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则可能需要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即增强教师的自主支持行为,这应当是今后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更应是教育实践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观察结果入手有以下三点启示:首先引起教育政策或体制对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关注,减少对教师的硬性要求,增强教师对课堂把握的自主性。其次,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干预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掌握自主支持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主动的采用自主支持行为。第三,活跃教师的课余生活,保证教师身心愉悦的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减少教师自身压力等内部因素对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涛.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怕【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郑芳,张进辅.动机一致行动研究评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09(12)

猜你喜欢
排位内化调节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短道速滑世界杯1500米滑行节奏分析
最新Q8世界大学排名发布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康康日记
美国贫富城市收入差距创纪录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