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口述史工作的发展及注意事项

2020-01-08 02:23李杨慧郑锦芬胡馨婷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口述史高校

李杨慧 郑锦芬 胡馨婷

摘 要:随着口述史的流行,高校也开始开展了一些口述校史的研究。与一般口述史不同,高校口述史有其自身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我们如何加强其专业性与可靠性,让更多人体会到校史文化是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口述史;高校;校史记忆

一.高校口述史现状分析

口述史是研究者使用录音、录像等手段对口述者进行访谈记录其口述资料的一种方法,以1948年阿兰·内文斯创办的美國第一个口述历史研究室为诞生标志。国内高校口述史的开端是1959年清华大学整理《文史资料选辑》的出版。此后,高校的口述工作相继开展:1998 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事记》,并于2007年开启大规模的校史研究工作;2008年,苏州大学举行“口述历史,亲历巨变”的大型采访活动;2013年,南京大学于110周年校庆之际成立校友口述历史计划项目工作组,提出“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史计划”……由此可见,高校口述史大多是基于校庆周年的机遇开始校史资料的研究,而本文基于中国矿业大学110周年校庆对1977级和1978级的老师进行个人采访,从而得出关于高校开展口述史的一些特点。

二.高校口述史的特点及问题

(一)高校口述史开展的特点

1.准确真实

口述史不同于自传、回忆录等形式,它是由访谈者记录关于历史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等相关人的回忆。受访者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采访者基于一定的历史资料进行提问及确定事实细节,如实的记录下来,不进行任何加工,保持口述史的客观、真实和中立性。

口述史表达的是个人和社会对事件的表述,表述的是特定场景下的时空,我们对老教师进行采访,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历史的细节,尽力还原当时背景下的事件,寻找共同记忆。但也要注意对被访者记忆真实性的鉴别和确定,尽量寻求记忆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2.受访者文化素质较高

高校口述史对象一般是教师,不同于田野口述史的对象,受访者文化水平比较高,能够系统回忆过去的事情,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程度较高意味着更能了解口述史的模式与意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会使口述访谈更容易推进。[1]

(二)口述史注意事项

1.提前做好准备

1978年,中国矿业大学正处于从重庆三汇坝搬迁来徐州的关键期,为了全面系统的了解这段历史,我们采用“焦点事件法”和“相关人物访谈法”进行调研,确定采访对象为1977级和1978级的校友。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提前与受访者取得联系,设计采访提纲,准备访谈所需器材等。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学校发展历史与受访者背景,这样才能在谈话中挖掘更深入的信息,了解学校的相关决定,与口述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2.最终成果多元化

采访完成后,我们通常会得到一份由采访内容整理出的文字稿,但仅仅一份文字稿是不够的。首先,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录音、录像和拍照,既是对资料的扩充也可以方便以后查找对证。其次,我们要拓宽视野和收集渠道,注意采访中提及的史实资料,询问是否存留,后期归档整理,尽可能丰富口述史的内容,使成果多元化。

三.高校口述史项目开展的价值分析

(一)丰富校史资源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记忆并不完整,这就往往会导致“高校记忆”在某些方面的空白。[2]口述档案作为一种“活历史”,保存下来的照片、文章以及可以论证的实物资料有效地填补和丰富了高校的档案资源。通过口述史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矿业大学搬迁、院系发展、学科壮大等历史事件,将老校友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从多个侧面再现历史,更加直观和形象。

(二)传递情感认同

华中农业大学自 2006 年起在校报开辟“口述校史”“归国教授纪事”等栏目;清华大学于2011年推出整理的回忆录《清华记忆》;华东理工大学于 2012 年在学校新闻网上开辟“口述校史”栏目,这些唤醒了师生们的集体记忆,引起共鸣。通过鲜活的例子,有灵魂的故事讲述校史,让师生声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情境,加深情感认同。

(三)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口述史的研究中,有学院教师主导的研究,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项目。大学生参与口述史采访,可以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实用的技术手段。我们青年一代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了解学习校史,更要在生活中,通过采访沟通去发掘历史背后的人物故事,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素养。

综上所述,高校口述史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使校史资源更加多元化,而且可以促进校园精神建设,提高师生的身份认同感。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口述史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它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成果形式单一、理论经验不足和流于一般采访等。我们要不懈努力,发挥高校师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感受校史文化,传承大学精神[3]。

参考文献

[1]蒋国勇,王凯.基于校史记忆的高校口述整理工作探析[J].浙江档案,2016(10):10-13.

[2]郭兰.口述档案对构建“高校记忆”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73.

[3]徐警武,谢朝霞.高校口述史七问[J].大学(研究版),2017(12):84-96.

本文系2019年度中国矿业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90709

猜你喜欢
口述史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梅香自苦寒来
时光流逝
论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赣剧口述史为例
关于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