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及需求分析——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2020-01-08 07:01沈艳红杨一飞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安徽师范大学课程体系心理健康

沈艳红,杨一飞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及需求分析——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沈艳红,杨一飞

(安徽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处,安徽 芜湖 241000)

为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及需求,采取自编问卷对安徽师范大学79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必要性、教学对象的认知正确;大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贯穿大学四年,以必修课结合选修课形式开设,采取小班教学;大学生最需要的教学内容是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和自我认识;心理测验、视频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提交课程报告等非闭卷考核方式更受学生欢迎。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需从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等多方面不断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认知;需求分析;课程体系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选修到必修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逐渐被教育界认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系统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和需求,并就如何优化课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以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资料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偏少。本文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已有研究,结合对大学生深度访谈结果,自编问卷对安徽师范大学部分大一学生展开调查,以期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和需求。

(一)研究对象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只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因此选取850名正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797份问卷,有效率为93.76%。其中,男生267人(占33.50%),女生530人(占66.50%);文史类326人(占40.90%),理工类258人(占32.37%),艺体类213人(占26.73%);农村390人(占48.93%),城镇407人(占51.07%)。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共26个项目,其中基本资料6项,涉及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是否班干部、政治面貌,问卷主体部分20项,涉及对课程必要性、课程形式、课时安排等方面的认知和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需求。

(三)研究程序

根据专业均衡性原则,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大一正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班级进行施测。在第一节课上由授课教师向学生说明施测的目的与回答方式,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并按照规定时间作答。数据统一采用EXCEL和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准确,认为该门课程需要开设,且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形式开设,课程要贯穿大学四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和自我认识等内容比较受学生欢迎。因此,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精选授课主题,采用视频教学、案例分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

1.对课程开设必要性认知

在“您觉得有必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吗?”项目中,有90.09%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具体见表1。该比例高于刘海燕的调查结果,其调查发现有78.4%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持肯定态度,该门课程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

表1 对课程开设必要性认知

2.对课程教学对象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88.08%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对象是所有学生,8.66%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授课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甚至还有1.76%学生认为授课对象是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具体见表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象持正确的认知,也有少部分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误解为心理咨询甚至是心理治疗,进而对该门课程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急需消除外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

表2 对课程教学对象认知

3.对课程开设形式认知

由表3可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以“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的学生最多,占38.90%。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安排在哪个年级”项目上,认为各年级都要开设的最多,占43.67%,选择在其他年级开设的相对较少,且呈现出随年级递减的趋势。在班级规模上,大部分学生选择30-60人,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100人以上。李素梅等调查也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以小班教学的方式在大一至大四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贯穿四年,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设相应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因为能促进师生间及生生间互动,小班教学的方式更受大学生欢迎。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

1.对课程内容需求

大学生希望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获得的内容依次为:情绪管理(占62.61%)、人际交往技巧(占61.36%)、自我认识(占54.33%)、人格完善(占48.06%)、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占38.27%)、大学生活适应(占36.89%)、爱的能力培养(占35.51%)、心理问题预防(占34.50%)。该结果与王贞贞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她让医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重要性进行评价,位于前三位的是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职业生涯规划。[4]说明大学生最需要的教学内容是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和自我认识,这三个方面也正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所以,授课教师要把这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2.对教学方法需求

通过分析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需求发现,受欢迎的方法依次是心理测验(占54.96%)、视频教学(占52.95%)、案例分析(占44.42%)、课外实践(占44.17%)、知识讲授(占35.88%)、角色扮演(占35.88%)、小组讨论(占34.13%)和体验教学(31.74%)。可见,很多学生对心理测验法感兴趣,希望通过测试方式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状态,进而针对性进行心理调适。此外,视频教学、案例分析、课外实践等方法也受学生欢迎。授课教师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增强课堂效果。

3.对考核方式需求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大学生认为比较合适的依次是提交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占51.94%)、提交自我分析报告(占51.82%)、提交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占41.15%)、拍摄心理微电影(占19.70%)、自编心理剧(占16.44%)、和闭卷考试(占6.78%)。可见,大学生对于闭卷考试方式认同度比较低。大学生面临很多专业课闭卷考试压力,大部分学生希望以提交课程报告等相对轻松的方式进行考核。如何对于该门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是授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表3 对课程开设形式认知

三、结论与建议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心理育人的重要途径”。[5]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需从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等多方面不断努力。

(一)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是发展之需

为了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编印校本教材,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调查发现,更多大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贯穿大学四年,且能够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心理冲突有其发展特点。因此,高校应从大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着力构建“1+X+Y”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即面向大一新生开设1门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实现心理健康知识全覆盖,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X门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发展需求,统一规划Y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并认证相应学分,开展“5·25”和“10·2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打造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微电影、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精品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1+X+Y”课程体系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收获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节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6]调查发现,大学生希望教师能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课堂讲授为主,多种形式并举”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明白心理学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同时创新教学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包装课程内容:采用心理测验法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据此做好学情分析;通过视频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程主题;通过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增强心理冲突调节技能;通过团体训练、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心理活动体验及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灌输式课堂转变成师生互动式课堂及学生体验式课堂。

(三)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是学生之想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喜欢提交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自我分析报告、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等非闭卷考核方式。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呈现重知识、轻能力的情况,难以对课程学习效果形成科学的评价。教师要制定“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指标体系。教师可以每节课设置一定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阐述观点,同时在课外布置心理情景剧编排、心理微电影拍摄、心理健康手抄报绘画等任务,将学生课堂参与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畴。同时,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自我分析报告撰写、常见心理健康有关热点问题调研等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心理调节技能提升应当同等重要,要将单向考核方式转变成多元化考核方式。

[1]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党〔2018〕41号.

[2]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98-101.

[3]李素梅,杨静,孙姣英,林燕玲.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及需求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07-109.

[4]王贞贞,唐金华,马俊军.新疆某高校医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知和需求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7):39.

[5]张志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9(12):169+171.

[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教思政厅〔2011〕5号.

Analysis on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A Case Study 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SHEN Yan-hong, YAND Yi-fei

To know about th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a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797 college students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have correct 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and its teaching object; most colleg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course should cover the four years’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in the form of small classes by combining compulsory course with selective course; the most needed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 emotional managemen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self-cogni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prefer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test, video teaching, case analysis, etc. and open-book exam, such as submitting course repor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curriculum system scientifically,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optimize testing metho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gnition; demand analysis; curriculum system

2019-10-0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18ZD021);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校本课题(2016XJJ146)

沈艳红(1989—),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452

2019-12-06 08:55:55

G444

A

1671-9255(2019)04-0073-04

猜你喜欢
安徽师范大学课程体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7卷总目次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征稿启事
Hemingway’s Marriage in Cat in the Rain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