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亮,汪梅芬
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方 亮1,汪梅芬2
(1.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系,安徽 黄山 245099)
为了进一步考察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认为徽州教育事业在十年内发生了明显的增长;广播电视增势平稳;文体卫增势稳定;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显著;但是徽州文创产业也表现出人才不足、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徽文化与地方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应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以徽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多角度为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徽州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多方位提高创新能力,将徽文化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
文化创意产业;徽州;创新;能力;融合发展
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文化创意城等不同集聚形式的文创产业园应运而生。黄山市是徽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著名文化旅游城市。其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徽州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一些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陆续落成,文化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由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学科的差异,现有研究人员对文化创意产业度量指标的设计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上都有相似性。本研究综合考虑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文化创意产业度量围绕教育[1]、广播电视[2-3]、文体卫生[4]、科学技术四个方面进行设计[5],每一个方面设计二级指标。具体的度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徽州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在近十年内发展迅速,教育、广播电视、文体卫生、科学技术等领域发展成绩显著。本研究数据中各指标数据来自于《黄山市统计年鉴》(2006—2017)。研究中选取2005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六个年度数据反映近几年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表1 文化创意产业度量指标体系
1. 教育
黄山市一直比较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水平也取得了较大的提升。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人数由2005年的4304人增加到2016年的7694人,虽然在2014年出现了一次波动,但是整体上呈现了增长的趋势。如表2所示,平均每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701元增加到2016年的1680元,增长趋势明显,并且在2012年出现了一次明显拉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由2005年的10434人增加到2016年的22555人,增长趋势稳定。由此说明,教育事业在十年内增长明显、规模增大、水平提高。
表2 教育发展状况
2.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代表了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黄山市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台数由2005年的90.9台增加到2016年的130.2台。如表3所示,根据六个年度数据做变化趋势分析,可见黄山市农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数在过去十一年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和数字产业正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黄山市电视人口覆盖率由2005年的96%增加到2016年的98.68%,电视人口覆盖率在过去时间内增势平稳。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广播电视的需求越来越大,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
3. 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卫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反映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状况。用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数、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每百人卫生机构人员数等指标数据分析可见,黄山市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数、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每百人卫生机构人员数等指标数据从2005年到2016年表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如表4所示,说明黄山居民对高品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这也成为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因和基础。
表3 黄山市广播电视发展状况
表4 黄山市文化体育卫生发展状况
4.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关系到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6]良好的科技基础和较高的科技水平能够有效地推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黄山市科技水平在省内不具有显著优势,但是黄山市近几年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在考察的六个年度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2005年的25558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56965万元,专利申请授权量由35项增加到890项,科技成果推广由21项增加到85项,科学技术各项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如表5所示。黄山市在现有科技基础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对徽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5 黄山市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徽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文创人才的支持。徽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足,特别是优秀的创作者和高级设计人员缺乏。具体表现在:(1)高级的能工巧匠和特殊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例如,徽雕人才、徽州建筑工程师、徽州传统技艺传人等转型到其他行业或者转移到其他地方,坚守地方或坚守本行业的人才日渐稀少;(2)徽州一些文化传统技艺由于市场推广度不高或者产业化水平低,加上一些技艺复杂,难以具体量化或模式化,导致传承度低,年轻人接受意愿不强,部分技艺濒临失传;(3)徽州文创产业人才培养意识不强。地方缺少相应的文创产业人才培养机构以及文创产业人才培养体制不完善都影响了徽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2. 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较小
徽州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与周边发达的地区和文创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其总量较小,总体规模不大。例如2016年黄山市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数与杭州市差距较大。文化创意产业在地方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小,更无法与地方支柱行业相比。
3.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
黄山市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授权量、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较前几年有明显的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很多传统徽文化资源缺乏创意性商业开发。例如歙砚、徽州三雕、徽州地方特色美食等。地方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只是从事简单的生产与制造,缺乏创新能力与创造力,对高端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强,对徽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创意产业中高附加值环节较薄弱。
4. 徽文化与地方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
徽州文化资源丰富,但在与其他资源的融合上明显不足。例如,文化与旅游在黄山市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徽文化与旅游相对独立,缺乏互动与相互促进。徽文化旅游开发明显不足,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部分文化旅游产品虽有开发但缺乏高层次的创意,对市场的吸引力非常有限。另外,徽文化与建筑、饮食、高科技产业等结合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要根据文创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人才培养条件,与地方高校、培训机构联合起来开设文创产业相关专业,共同培养高层次的文创产业人才。其次,加大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人才技能培训。制定有效的培养措施和手段,重点培养徽文化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传承人,鼓励其创办相关企业,将徽州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再次,积极从外地引进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产业带头人,提供有利条件保障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黄山市应该紧跟当前形势,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徽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推出一系列徽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徽州古村落旅游产品、徽州传统习俗体验旅游产品、徽州名人古迹旅游产品等。同时结合徽州美食、徽州土特产、徽州书画等,打造徽文化旅游产业链,将徽文化旅游做强做大。利用徽文化旅游影响力推出其他文化创意产品,带动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首先,制定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降低文创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在税收和租金方面出台优惠措施,在融资、项目落实、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机构设置基金扶持文创企业创业。其次,政府积极为文化创意企业搭建平台,为文创企业在信息交流、组织学习、项目合作、资源共享、拓展渠道、技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最后,完善文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文创产业发展环境。黄山市政府可以规划一个区域专门用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交通、网络通讯、配套服务机构等,为文创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集聚发展是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方式。[7]徽州文创产业应该走集聚发展的道路。要有选择地吸引周边地区的文创企业、服务机构入驻,启动徽州文化创意产业协作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与杭州、上海、合肥、芜湖等地区的相关企业合作机制,促进企业合作和聚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同时,把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文创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鼓励其做大做强,利用大企业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和发展经验,带动小型文创企业快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文创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将多种产业融合发展。[8]应该将徽文化产业与旅游、建筑、金融、互联网、高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对徽州传统文化进行再思考和文化嫁接,加大徽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力度,培育具有鲜明黄山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拓展文创企业融资渠道,开发适合黄山文创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将科技元素注入文创产业,提高文创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文创产业的科技化。
[1]高晓燕.西安市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2]胡纪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效率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5.
[3]杨雪琪.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4]文嫮,胡兵.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地理,2014(2):101-107.
[5]李富华,罗守贵.基于生态位测度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6):129-135.
[6]钟廷勇,安烨.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HSFM)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1):69-75+103.
[7]姜玲,王丽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益分析—— 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6(4):176-183.
[8]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4):26-3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uizhou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Countermeasures
FANG Liang1, WANG Mei-fen2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Huizhou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urvey data and concludes that education cause in Huizhou has developed a lot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improvement in fields like radio and television media as well as culture, sports and health care; also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can be se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small scale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weak innovation ability, and low degree of integration between Huizhou culture and local industr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talents, develop Huizhou Culture tourism, create various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f Huizhou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We should also enhance innovation ability in an all-around way so as to integrate Huizhou Culture with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Huizhou; innovation; abili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2019-09-28
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类课题(2017xhwh01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ZD2018076);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H20161037503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37500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375032)
方亮(1980—),男,安徽寿县人,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管理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446
2019-11-11 13:56
F062.9, G124
A
1671-9255(2019)04-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