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语境中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2020-01-08 12:14张惠婷耿劲松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核心

张惠婷 耿劲松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芜湖 241000)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我国对核心素养的构建,都离不开从学科意义层面进行讨论。落实到学校教育之中的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科基础的学习,同时考虑到个体带着学校获得的知识能力在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与自身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这是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倡导人文精神,又是深入挖掘学科的独特价值。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入手,寻求核心素养内涵的人文精神,在音乐学科思维之下的核心素养所指向的是人文关怀的教学语境,是面向未来的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适合人类发展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需要个性追求,人文关怀下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文性、社会性、适应性的表现,是张扬个性,却不脱离社会责任。实现自由创造,展现艺术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贡献音乐学科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看核心素养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基于一定的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产生的永恒的社会现象,人必须接受教育,不断进行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与规律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关注学生在成长学习阶段内部的心理变化发展的过程,对于“教”与“学”这样交互的教育活动予以一定的科学指导,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教育活动的优质化发展。

2014年国家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强调“立德树人”于教育之重要性,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念的首次出现。教育改革是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完善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的更新,学生学习虽然是通过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却也面临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学习的间接经验越来越多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及培养知识能力的可迁移性,是对学生如何学习、教师怎样教学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的科学指导。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于教学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上的观点曾予以教育心理学发展极大地帮助。他认为学习思维应从多维度激发,提倡好学、乐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个性、志趣与才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家们从教学环境、社会阶级、文化背景、师生关系、教育集体等因素着手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贡献教育心理学科的重要价值。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亦是教育工作终极追求的目标,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追求对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支撑价值,教育心理学力求处理好学科的科学性,以利于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不受以往教学经验的限制,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培养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理论原理的学习注重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都与核心素养中追求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学力发展不谋而合。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人格特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带有自己稳定特征的学习风格,且会对学习成效产生明显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构建核心素养,就是培养知、情、意、能力、气质、性格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强调人为重心的教育理念自然离不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人本身出发,关注人的发展需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围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整合了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与能力发展要求,培育的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习得,亦是在当代社会与未来世界中面对问题可以发挥作用的素养与能力,展现由“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的新时代教育理念。

表1-1 从心理学视角构建学生核心素养

二、指向人文关怀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回溯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大致可看成三个阶段,从重视学科本体的知识与技能的“双基”教育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时期,再到今日的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核心素养”。由“技”至“道”,教学从过去的教知识、教技能走向围绕知识技能,运用学习所获得的智慧面对综合性的问题采取艺术的思维与手段解决难题的能力。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需要立足于学生视角,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了解他们学习时的所思所想,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音乐学习有着不同的影响,带着人文关怀了解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叶圣陶先生曾在他的《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谈到他对教师的认知,“绝不将我的行业叫做 ‘教书’”。旧时常称教师为“教书先生”、“教书匠”,这是不恰当的。真正的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同理,音乐学科教师不是为了“教音乐”,而是用“音乐”来教人。

在学校教育中,强调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在强调人的重要性,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差异。世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亦如此。关注每个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在音乐这样的美育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审美需求,注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指向人文关怀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教育理想,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也是核心素养实施的重要推动力,学生接受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素养,还有教育的人文关怀,这是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激励、唤醒与鼓舞。音乐教育更容易做到关怀学生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思考,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思辨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探索音乐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与素养培育

(一)搭建课堂认同感的桥梁,形成人文关怀的课程文化

为了创造更加优质而公平的教育环境,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的形成,关键在课堂,它是音乐美育教学土壤的重要养分。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开发心智、塑造健全人格等重要作用,青少年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认知往往不够深入,美育便是为深入青少年的精神领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存在,人文关怀下的音乐教育是艺术的教育,是对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注与疏导,是对人整体的重视与关怀。

音乐蕴含了人类在诸多方面的感悟与体验,俞伯牙学琴时,他的老师将他带到大海边,教他感受世界,听海声、风声,观苍山,伯牙将自己的审美感知倾注到琴声之中,他的音乐包含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与感悟,老师教会了伯牙移情。在音乐课堂与教学行动中,倾注关注与关爱,更易打动学生,学生敢于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去理解艺术作品中充沛的情感,深刻解读音乐审美感知。基于人文关怀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引领式的关怀,从 “人”至“心”,为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认同感搭建了人文关怀的桥梁,对学生不仅是立足核心素养的意志培育,更是面向未来的品格树立。由人文关怀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再到素养的形成,形成人文关怀下的核心素养培育文化,完善个人素养与价值取向。

(二)促进教师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发展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的实施,重要基础在教师。为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个人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能力,还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罗恩·克拉克缔造了许多教育传奇,这位28 岁就获 “全美最佳教师” 的教育者心得是“激情”,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以及对人的品格、自信心的培育,成就了“热血教师”罗恩。教师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发自内心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力,人文关怀将不再只是教育理想。教育者对学生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是一种人文表达,教师所持有的教育初心与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学科学问的关注与学生个体的爱护,是教育者在建立和谐学习环境时的独特影响力。

音乐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将审美情境带入课堂,带入学生的学习创作之中,达到素养的提升。关注美育的音乐学科,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时的引导与启发,发展真实性学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获得真正实用的学习结果;还要在课堂实践中厚值关怀与被关怀,促进音乐课堂参与者们的情感交互,发展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增强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

(三)发展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音乐学习共同体”

人文关怀语境下的音乐核心素养教育,促进了学生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处在人文关怀环境中的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彼此情感交互作用,有利于建立音乐学习共同体。学习不是单线性的、独立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彼此的学习伙伴,每个人的知识建构是通过交互与协商而进行的,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并不再是从前的“争做第一名”、“互相打压、敌对化”的竞争学习的状态,而是“整个集体共同学习、提升、进步”的协同学习。

音乐学习亦是如此,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需求,在人文关怀语境下强调学生集体的学力发展与素养培育,教会学生分享学习。例如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在课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不局限于某一种审美或创作思维,在讨论与交流中碰撞新的学习火花。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