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领导观

2020-01-08 01:54刘明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省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功成政绩观实干

◎刘明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省行政学院)教授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文萃》创刊号上用“谈”的方式阐述了改革开放形势下的领导思想。今天,我们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认真领会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思想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也将进一步激励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一、领导变革观

《习近平谈领导》中谈到领导干部变革观念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深刻领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尤其要变革观念,认真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要求,深入地了解市场、熟悉市场,不断增强市场意识。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重要考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和困难,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变革的观念,敢于做改革的事,敢于担改革的责,要干在实处、改在真处,不能把着部门利益不放,守着陈旧惯例不变,成为改革的绊脚石。

领导干部怎样推动变革呢?习近平谈到: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观念,敢为天下先,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勇于拆除栅栏壁垒。要树立以人才为基础的竞争观念,大胆选拔、积极培养、努力引进德才兼备、有胆有识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还要树立和强化新的领导观念,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旧的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这主要是打破把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视为“离经叛道”的错误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

习近平还谈到,在领导方式上要打破行政垄断,向市场放权、向企业放权,不搞“权力截流”,实行“放水养鱼”。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认为领导要从旧有的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中解放出来,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唱主角”,把政府职能的重点放在宏观调控上,通过制定市场经济规则,推动公平竞争,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领导决策观,以人才为基础的竞争观和用人观,以及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观点,依然是今天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和前进方向。

二、领导素质观

改革开放不同于常态工作,对领导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领导干部不能照搬照套上级指示,简单执行行政命令,要有创造性和全局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价值。

习近平同志谈到新形势下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除了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创造性。他认为,具有创造性的领导者,才能善于领导改革,推动改革,把工作搞得生气勃勃,有声有色。他强调,发挥创造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一个领导者如被国际共运的暂时低潮现象所迷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失去信心,悲观失望,那还谈得上什么创造性?

其次,要有胆有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富有“闯”的精神,敢于试验,敢于大胆地闯,敢于走出一条新路,干出新的事业。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超前意识强,善于把握机遇,有独到的见解,有洞察形势、预测前景的敏感性;对工作敢想敢干,抓得准、紧、实,能够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取得卓越的工作实绩。今天对领导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标准,是对干部有胆有识要求的新发展。

再次,要吃透“两头”。一是上情,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二是下情,准确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愿。只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都是对吃透“两头”工作精神的继承和创新。

习近平同志认为,全局意识也是领导干部极其重要的素质。他认为领导者要善于总揽全局,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想大事、谋大事、抓大事,要把领导的主要精力倾注到事关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问题上来。他以当时的福州市委工作为例,提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是抓好招商工作,打好“侨牌”和“台球”,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优化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城市建设上,重点搞好旧城改造工作,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等。由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整体上解决问题的绝对优势。

领导干部还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习近平同志有自己的心得和感触。他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牢牢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群众路线,考虑和照顾群众的正当利益,取得广大群众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他认为这也是当时福州旧城改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原因。

记得习近平同志在厦门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时,福建省委组织部邀请他为福建省委党校的县委书记班(正职)上课,请他讲“怎样当县委书记”。他谈到领导与其他工作的本质区别时,说科学家可以追求至真,伦理学家可以追求至善,艺术家可以追求至美,而领导只能在既定的条件下做既定的事情。他进一步解释,领导只能走前一步,既不能领先太多,脱离群众,也不能完全同步,跟群众混为一体,更不能落后,成为群众的“尾巴”。这就是领导,领导要善于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习近平“谈”领导,对青年领导干部还提出了处理好“三对关系”的能力,这对今天广大领导干部而言,同样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他要求领导干部不应当否定前任所取得的成就,而应当虚心向老同志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把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在创新中增强自身的领导才干。改革要坚持稳中求进,要“稳”就要继承,要“进”就要创新。创新源于继承,既要肯定前任的事业和成就,但又绝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领导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公仆意识。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权于民,不能以权谋私。必须做到“权高不忘责任重,位尊不忘公仆心”,把权力同责任和服务统一起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是坚持集体领导和敢于负责的关系。要求领导干部认真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建立和实行科学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集中大家智慧,群策群力,搞好工作。同时,领导干部要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需要决断的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拍板。在复杂情况面前,要敢于担当,善于“决”,但领导要善于整合高级劳动,在民主集中的过程发挥大脑的集合效应,做好“策”。

三、领导政绩观

“争当改革实干家”是习近平多次强调的重点,领导干部要实干担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笃定“实干”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初心。

实干,就要落到实处,做到为民服务。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提出了“下基层”的口号,开始建立新的党群互动关系机制。他要求党内下属干部直接接待百姓投诉和信访,经常关注当前政治和经济形势,定期发动“头脑风暴”,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在宁德工作期间,他制定了与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腐败和任人唯亲现象斗争的规章。在审查违反建设规定和国有房屋分配规则的案件时,严肃指出地方党委和其他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你怕得罪谁?几千名官员还是几百万老百姓?”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二十多年过去了,历史留下的痕迹更加彰显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干”是领导理念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是习近平同志担任设区市领导期间留给地方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实干”。他在2016年全国两会时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又再次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等等都是对“实干”的生动描述。反复体验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的“实干”理念对各级领导干部有着重要意义。

实干,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实干型干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得到真正的评价。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制定了“3820”工程。这个工程科学谋划了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和重点。当年,他带领广大干部“拜实践为师,拜群众为师”,用了半年时间广泛开展调研和论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据当年的老干部回忆,发展规划提出后,有的同志不理解,有的同志有顾虑:“陆地上还没发展好就发展海上,行吗?”“国际化城市会不会离得太远了?”“为官一任,想20年那么远干什么?”……习近平同志对此回答:“水滴才能石穿,功成不必在我。”“有的问题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但只要我们一件事、一件事地去落实了,就会日有所进,月有所长,久久为功,不断取得成效。”“要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去为每一步前进开辟道路,为后人多做铺垫的工作,让福州人民对我们这个班子留下一个考虑问题实在、办事实在的印象。” 在“3820”工程提出和实施20年之际,人民群众见证了福州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3820”工程的参与起草者,后来任市委政研室主任的赵汝棋说:“我们对照数据就能发现,当年制订的战略目标不但如期实现,而且与实际发展基本吻合。这说明‘3820’战略构想是科学可行、富有前瞻性的。这是习近平同志20多年前留下的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区别于以GDP为纲、着眼眼前、“为官一任,就干一任”的传统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仅关注当下,更着眼未来。领导干部只有放下了心中个人利益的包袱,才能实实在在地“造福一方”。习近平同志“水滴才能石穿,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践。进入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当年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

猜你喜欢
功成政绩观实干
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剑麻花二首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功成在谁”不重要 “功成有我”方可贵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功成必定有我”显担当
奋斗成就使命实干托起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