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凡曲,章莹,王茜,张琳,罗仕蓉,杨丹,张晗,廖鑫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贵州 遵义 563003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是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多能干细胞的一类异质性肿瘤,临床上是一组不同性质的肿瘤,分为G1、G2、G3三期,G1、G2称为神经内分泌瘤,G3为神经内分泌癌[1],该组疾病在胃肠整个消化道及肺部都可以发生,功能性pNENs可分泌胰岛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等激素,并致相应的临床症状,确证靠病理检查及免疫学检查。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4~5)/100 万[2],在所有胰腺肿瘤中占 1%~2%[3]。该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可轻可重,被漏诊误诊率高,而反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未察觉的低血糖可致死致残,且少数胰岛素瘤可以癌变,故早期诊治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近年收治一例胰岛素瘤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44岁,因“反复头昏、乏力5年,发现血糖低半个月”于2019年9月入院。患者于2014年初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昏、乏力、心慌、四肢冰凉,偶尔出现双手抽搐,多在上午发生,发作后进食和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未明确诊断,疑诊断为癫痫、贫血、神经官能症等,未予特殊治疗。半个月来头昏加重,2~3 d发作一次,发作无明显规律,但神智一直清醒,过后能回忆当时的情况,无大汗、饥饿、心悸等,食量、体质量均无明显增加,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发现血糖多次均低,为1~2 mmol/L,予口服高糖及静脉补糖后症状好转,腹部CT及核磁共振检查均为阴性,诊断不明,我院门诊以”胰岛素B细胞瘤?”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及特殊药物服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 86 次/min,呼吸 20 次/min,血压 130/84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70 kg,发育正常,正力体型,自主体位,安静面容,对答切题,神智清楚,全身皮肤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无突眼、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全腹部无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包块,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肝肾区无叩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例反射未引出。
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离子、心肌酶、血脂均正常,空腹血糖1.9~3.3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己糖激酶法),2 h血糖3.3~5.3 mmol/L(正常值:<7.8 mmol/L,己糖激酶法),但患者并无明显不适;血糖低于2.8 mmol/L 时胰岛素为42.1 nmol/L,空腹胰岛素35.8 nmol/L采用(正常值2.6~24.9 uIu/mL,电化学发光法),餐后2 h胰岛素48.6 nmol/L,2次胰岛素释放指数均高,分别为0.86 及0.72。上午8 时及晚上12 时皮质醇、促肾上腺素、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泌乳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均无异常,女性肿瘤标志物(-),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心电图、胸片无异常。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加增强:胰体部件类圆形等密度结节,直径18 mm,边界清楚,考虑胰岛细胞瘤;胰腺超声内镜:胰腺占位(胰岛可能性大),穿刺组织为见肿瘤细胞。转外科后在全麻下行胰岛肿瘤切除术+胰肠吻合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胰腺体颈部,2 cm×2 cm 大小,与周围正常组织有边界。病理结果(石蜡)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未见核分裂,Ki-67(1tl%)],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CK8 (+)、CgA (+++)、Syn (+++)、β-catenin (膜+++)、CD10(-)Vimentin(-),冰冻结果: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7 d一般情况好,恢复满意出院,密切随访3个月,无低血糖情况发生。最后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胰岛素瘤。
国外文献报道胰岛细胞肿瘤发病率极低,以胰岛素瘤多见[1],功能性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约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9.35%,其次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占17.24%、胃泌素瘤为1.8%[4-5],更为少见的还有胰高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多因特定激素水平的异常增高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功能性胰岛素瘤95%为良性,90%的肿瘤直径小于2 cm,10%为多发性,极少数为异位肿瘤,瘤体位于胰头部占18%,体部占35%,尾部占36%[5]。胰岛素瘤由于大量分泌胰岛素所造成的内源性低血糖症,而大脑不能合成和储存葡萄糖,当血糖低于生理范围以下,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稳定,多数患者出现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6],可表现为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和大脑神经元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手抖、面色苍白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精神异常、癫痫发作、性情改变、甚至神智不清等脑功能障碍表现,尤其对于年龄大及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危害极大,严重时可致心血管病变发生及死亡风险。
本例患者病史较长,病初低血糖发作时常仅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并无特异性,有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但未引起患者和家人重视,半个月前头昏加重,各种检查均无异常,腹部CT及核磁共振检查均为阴性,仅仅在当地县医院及在我院住院期间监测血糖发现血糖低,为1.27~3.1 mmol/L,但患者入院一直无明显症状,2 次低血糖发作时胰岛素释放指数均明显增高,入院后CT、MRI、超声内镜均发现胰腺占位病变,术后病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结合其他临床依据支持胰岛素瘤这一诊断。
由于胰岛素瘤发病率低,病因并不清楚,且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国内误诊率为56%[4-5]。本例与其他多数胰岛素瘤患者相比较,考虑其漏诊误诊原因主要有:(1)该肿瘤生长缓慢,若仅仅注意一些表面现象如头昏、乏力等,未系统检测血糖或偶尔检查血糖,未及时发现低血糖,容易漏诊误诊。(2)肿瘤较小时即使CT 及MRI 也不易检查出阳性结果,因此对于影像学检查阴性的患者,超声内镜及胰腺血管造影、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采血测定胰岛素(PTPC)、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ASVS)等能够高度准确定位胰岛素瘤。超声内镜是常常采用的检查方法,其检出率在86.6~92.3%[7-9],超声内镜下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在胰岛素瘤诊断中至关重要,术中组织病理检查成为胰腺肿瘤诊断和分期的重要依据。(3)本例并无Whipple 三联征的典型表现,由于长期慢性低血糖状况,反复低血糖的发生可使机体对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肾上腺反应明显的血糖阈值降低,即使血糖很低,患者并无明显不适。其实这种未察觉的低血糖更为可怕,低血糖使体内多种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释放,使血管收缩及血管内皮受损,可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此外,少数功能性胰岛素瘤可以恶变,但只要早期诊断并且积极治疗,许多胰岛素瘤患者仍能长期生存。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1 中有10%~20%合并胰岛素瘤[10],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往往为MEN-1 的首发症状,本例患者经入院后检查未发现合并MEN-1。
总之,胰岛素瘤是种临床上极为少见的肿瘤,由于临床表现复杂,许多医院检查条件有限、容易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尤其要警惕无明显症状的低血糖,系统掌握其各种临床表现,除外其他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尽早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而多学科合作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治,进而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生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