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新民,王为然,朱家辉,李进,孔杰,阿里甫·艾尔西*
(1.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2.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
根据长绒棉机采的要求为育种目标,国家棉花产业技术棉花体系新疆农科院长绒棉育种团队,经过多年努力,育成了长绒棉新品种新78,为实现长绒棉大面积机采提供品种。
新78 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早熟、丰产的长绒棉品种新海24 号[1]作母本,以本所自育抗病、优质、丰产性好的高代材料352 为父本,2007 年配置复合杂交组合,2007―2011 年南繁北育的加代结合病圃考察抗病性、品质、产量等性状,于 2011 年正式命名为新 78。 2012―2013 年进行高代定向筛选,筛选出大铃、含絮力强、易采收的高代品系,2014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绒棉预试,2015―2016 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绒棉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生产试验,产量均位居前列,综合性状优良。 2018 年12 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 2018 年 60 号。
新78 生育期129 d,零式果枝,株型紧凑,长势较强,叶片较大,株高100 cm 左右,第一果枝节位2.95 节,单株果枝数13~14;单株成铃10 个左右;铃较大,铃重 3.45 g,衣分 33.2%,籽指 12.4 g。 纤维色泽洁白有丝光,含絮好,吐絮畅,纤维品质优良。
2015―2016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绒棉区域试验,2 年结果平均,新78 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 810.5 kg·hm-2、1 597.5 kg·hm-2和 1 560.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新海 41 号[2]增产 5.4%、8.0%和 8.0%。 2017年长绒棉生产试验结果中,新78 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049.0 kg·hm-2、1 600.5 kg·hm-2和 1 581.0 kg·hm-2,分别比对照新海41 号增产7.3%、6.2%和7.0%,增产显著。
2015―2016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绒棉区域试验取样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 校准),2 年结果平均,新 78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9.4 mm,断裂比强度 45.12 cN·tex-1,马克隆值4.17,整齐度指数88.95%。 絮色洁白有丝光,纤维品质优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试验组织进行棉花枯、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新78 枯萎病病指3.09,发病率9.46%,其反应类型为HR,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指3.3,发病率19.64%,其反应类型为HR,高抗黄萎病。 经多点比较,新78 适应性强、稳产性突出。
适于南疆早熟长绒棉种植区种植。
正常年份播期在4 月5―15 日为宜,根据长绒棉种植区域的土壤及热量条件适当调整密度,播种密度22.5 万~27.0 万株·hm-2,收获密度 19.5 万~22.5万株·hm-2。
施足基肥,注重农家肥或有机肥的施用,平衡追肥,充足保证生育期各元素肥料。一般有机肥、磷肥、钾肥和氮肥的30%可作为基肥深施,其余部分可在棉花生育期结合灌水进行追肥。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 灌水重点把握好头水的时间,滴灌棉田一般在6 月中旬灌头水,停水不宜过早,9 月初停水为宜。 生育期灌水8~10 次。
播前喷施除草剂防控杂草,播后即中耕,生育前期中耕3~4 次,促壮苗早发; 长绒棉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时间在7 月5日左右为宜。
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蕾期注重蓟马和蚜虫危害,花铃期注重棉铃虫和红蜘蛛危害,做到早发现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