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微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头 515000)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幼儿园班级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保教观念,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和借鉴,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十分突出的课程。因此,在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教学中应加强幼儿教师反思、实践和研究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法为主,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更是没有锻炼。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微课题研学模式。
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思考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结合的角度,设计和组织了这节课。
在笔者的教学中,微课题主要指教师将教材中的理论结合实践提出的可供学生研究的小课题。微课题研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幼儿园实践中,以研究的方式对“微课题”开展研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微课题研学”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再把学习的焦点单纯集中在教材上,而是通过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的情境中,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笔者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思考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结合的角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的教学为例,探讨“微课题研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我们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把自主探究、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三大任务融入教学中。
2.1.1 组织小组
研究小组一般4 人,从课程开始就进行分组,学生自主组队,选组长,定组名,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包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一起学习相关内容,一起组队到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一起讨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发现,小组式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2.1.2 发布微课题
在微课题研学过程中,学生围绕微课题进行研究学习,微课题的确定非常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结合以下四个角度选择课题:(1)从教材中寻找,如“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的运用要求是什么?”(2)从学生实训过程中寻找,如“在组织活动中,你用了哪些管理方法?”(3)从幼儿园实际教学中寻找,如“幼儿园老师是如何制定班级规则的?”
2.1.3 收集和整理资料
微课题发布后,学生就要分工合作收集资料。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阅读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第二个是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通过观察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情况,搜集相关的案例视频,获得感性的管理经验。第三个是学生采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教师和家长对相关课题的认识和看法。最后,学生整理资料。
2.1.4 学生分析讨论,形成观点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一步阅读教材内容,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讨论分析相关的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
该环节是“微课题”研学的关键阶段。该阶段是学生汇报课前的学习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首先,教师先创设问题情景,引入主题。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图片中两个班级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从而引入主题——这是由于班级教师管理的差异导致的,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接着,教师利用学生搜集的案例视频作为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掌握幼儿园班级常见方法的概念,解决我们“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常用方法的概念”这一重点。
第三个步骤,学生汇报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解决我们“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的运用要求”这一重点。
第四个步骤,教师出示幼儿园教师管理班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对案例中的教师做法进行评价和修改训练,共同检验学习的成果。突破我们“运用幼儿园管理方法分析解决幼儿园班级实际问题”这一教学难点。
最后,教师梳理小结,进一步强化重点和难点。结合板书,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五种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的不同。并强调说明:幼儿园班级中相同的事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事例也可以选择相同的方法,所谓管理有法,但无定法,可以灵活加以选择运用。
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可能会存在偏差或不足,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对案例的分析和实训,对学生进行纠正、补充、引发和调整等引导工作,加深学生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规范的管理理念。教师在这一环节是支持者、指导者和协调者,观察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协调各种关系,保障学生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见习过程中把掌握到的理论试着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针对现实案例的问题,提出教育策略,形成微课题报告,并请幼儿园教师给予指导。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终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是知识的输出和应用,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微课题报告。
显而易见,微课题研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1)教学理念的改变: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为指导。在整个教学期间,我们安排学生定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在见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结合我们课程的内容,我们布置相关的微课题,让学生在幼儿园开展相关的研学活动。这种“微课题”研学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幼儿园的实践工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的运用,从而获得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
(2)目标价值追求的转变:培养研究型的幼师资源,注重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微课题研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起点,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带着课题到幼儿园去观察,搜集资料,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了研究型幼师。
(3)学习过程的改变:观察—参考—报告—评价反思;课前观摩—课中学习—课后拓展。我们的整一个课堂是一个多维课堂。从开始的观摩课堂到主课堂再到延伸性课堂,是多向互动的格局。
(1)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在我们的课上,教师不再只是教材内容的讲授,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多的是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教师利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的素材,不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从“单一”教学手段到“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教师不再只是抱着教材讲课,而是融合现代教学技术,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问卷星APP,使用微信群交流,用手机拍摄视频,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