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鹏 胡晓娟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亳州 236800;[2]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安徽·亳州 236800)
中高职院校学生处于性活跃期,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中就有性传播这一项,这也加剧了中高职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紧迫性。在调查研究中,亳州地区的中高职院校数量并不多,公办大专院校1 所,但有数十所中专技校,学生的年龄层次所致,面临着更大的教育困难,一方面艾滋病教育工作需要有效认知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生源结构复杂、入学水平参差不齐、自制力较薄弱、因家庭经济较困难而较自卑、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者留守家庭等,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及其教育现状,具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和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化中高职院校中的艾滋病预防工作。
(1)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在对亳州市的中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走访过程中,仅有14%的学生全部答对了艾滋病知识问卷上的题目,54%的学生在知识问卷中不及格,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见图1。
大多数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是简单地知道艾滋病会通过血液传播,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而死亡。但是对于更为深入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很多中高职院校学生并不知晓。中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在知识水平方面有所不足,但是其也相对更早进入社会,对于艾滋病的接触或许也会更早,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不由增加了当前中高职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紧迫性。
图1 艾滋病知识问卷得分统计图
(2)院校性教育缺失影响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当前,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手机软件的日益多元化,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并不都是正面和积极的,其中还存在许多负面以及消极成分,部分不法网站还会传播低级色情信息,引诱学生发生不端行为。中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性活跃阶段,国内教育在性教育方面都是较为隐晦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性教育知识的需求与院校性教育缺失的矛盾,容易引发学生对于性知识的好奇心。院校性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并不知晓性传播也是艾滋病传播的方式之一,从而增加中高职院校学生罹患艾滋病的概率,不利于中高职院校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本次调查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见图2。
图2 学生认为的艾滋病传播途径统计图
从上图不难看出,半数以上的学生只知道艾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对于性传播这一途径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针对性途径能转播艾滋病,只有大约15%的学生了解。在中国传统封建保守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大多回避谈论性的话题,性禁锢的观念在中国大学生和中职学生中也很普遍。由于中高职学生讨论参与性话题的时候存在害羞拘谨的问题,在健康教育课程中面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过程中红,学生普遍回避学习,这样反而会导致学生对于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缺乏。
(3)学生主要依靠公益宣传等方式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在亳州市中高职院系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主要是依靠公益宣传等方式获取艾滋病知识,关于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方式的调查结果详见图3。
图3 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方式统计图
通过图3 可以看出,46%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但是也受限于网络接触时间。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获取是零散的,且很少有学生主动去了解艾滋病,大多都是无意中的行为。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宣传册,对于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都是较为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体系,导致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呈现“碎片化”特点,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艾滋病知识获取渠道有限是中高职院校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高职院校基于当前形势,应该正视自己在预防艾滋病教育方面的不足,通过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建设来提升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1)将艾滋病预防教育纳入公共限选课程体系。院校可以联合当地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医院,设计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将其作为公共限选课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系统化且全面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加强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强化中高职学生对艾滋病的理解,坚持提升中高职院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教学,提升教育质量,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和监控工作。职业院校更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学生的独特竞争优势,但是在国际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心理健康的学生,能辅助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打造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优势,因此应当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为重要教育维度,提升教育的全面性。
(2)提升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近期真实且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艾滋病离着自己并不远,只有加强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才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和传播。定期邀请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教授来到学校,举办了一个关于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讲座,主题是“艾滋病就在身边,预防从我做起”。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讲述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控制情况。呼吁中高职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从自己做起,在了解艾滋病的基础上做好艾滋病的预防,珍惜生命健康成长,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在性教育过程中渗透预防艾滋病教育,让其成为性教育中的重要方面,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提升对艾滋病的警惕意识和预防意识,提升中高职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性理念。性教育理应是中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只有正视性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因此,中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公正理性地看待性教育开展,结合我国现有性教育教材和研究经验,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案例,科学开展性教育。我们高校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教育辅助,青年时期本身就是性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高峰期。这与青少年性心理成熟的延迟与性的生理需求、性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以及整个社会的性心理健康氛围有关。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曾经有过类似于“不洁”的性观念。认为性是“污秽”的心理是一种误解,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中小学性教育的缺失,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个体意识的成熟,学校方面更要以身作则,对这种“不洁”观念及时纠正,从而摆脱学生心中潜在的“性污秽”心理误区。
(2)强调学生的自我保护。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性开放程度已经接近欧美国家,而目前中国中高职院校学生中,性行为也并不是偶然现象。青年人实际上生理已经迈入成熟阶段,但是心理上依然不成熟,而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制止学生的性行为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学校要做的更多的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尤其是女生,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被侵犯、大学生未婚产子的问题频频出现,更要让学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多媒体是中高职学生接触外界、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应当多用多媒体平台开展艾滋病教育,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1)充分利用手机软件,做好隐私教育。当前,手机上的多媒体平台具有更好的私密性,能够更为良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所以中高职院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多媒体平台设计相应的软件或者小测试等,采用匿名测试和私密科普的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打开手机接受预防艾滋病教育。这样一来,能够扩大中高职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性和普及面,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等方式增强对艾滋病的认知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2)设计在线课程,优化时间安排。基于中高职学校的教学压力大、课程安排多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关于艾滋病的网络选修课程,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集中授课和自主线上学习课程,在学习完所有的课程以后,期末考试以在线测试的方式进行。加强学生的学习考核,网络选修课程需要有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时间统计,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学习困难,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微信、QQ 等方式联系,任课教师做好教学补充和教学指导。
(3)做好心理辅导,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进行,基于很多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在于:艾滋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许多人不理解艾滋病的危险但了解一旦得上艾滋病将会无药可治。因此很多学生往往会因此产生恐惧情绪,加上目前不能从外表判断是不是得上了艾滋病,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也要利用多媒体平台,设置心理咨询树洞,专业的教师坐镇解答学生匿名提出的问题,排解学生心中的困惑,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保证学生能健康生活发展自我。
综上所述,艾滋病教育在我国中高职院校中的开展情况并不容乐观,学生对艾滋病缺乏认知,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忽视了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加剧了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紧迫性。我们在加强预防艾滋病教育过程中,需要端正态度,正视我国在预防艾滋病方面存在的不足,充分分析学生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漏洞,继而从课程建设、平台建设以及性教育开展等方面入手,重视性教育中艾滋病预防措施的讲授,系统化地传授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预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中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艾滋病发生率,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