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问题研究

2020-01-08 15:35陈秀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道德

郭 芹 陈秀松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1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

1.1 统一化的师德规范

教育部于2011年底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内容结构包括了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是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准则,其中道德理想主要是促进高校教师美德的产生;道德原则指的是高校教师修养品德的提升形式;道德准则规定了教师在平时教育工作中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的内容以及结构比较的合理、科学,该规范在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将会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1.2 较高的师德水平

高校教育工作持续发展,数量以及教师队伍日益庞大,对高校师德水平建设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可是,各个高校在选择教师的进程中更加关注道德以及学历等双重要求,导致了很多高校教师不仅具备了丰富的学识,同时也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国家持续出台了和高校师德建设的相关法规与文件,以及高校对于教师师德培训活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当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能够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奉献生命,这些都一再的说明,我国高校师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效果,高校整体师德水平趋于良好。

1.3 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1 师德形象欠佳,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高校通常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单单要学识渊博,同时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假如教师可以在德行操守方面给学生树立榜样,那么其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持久的。

1.3.2 政治信仰不坚定,价值观念错位

价值观念错位的集中体现为个人主义滋长以及集体主义理念的淡化。利己主义在一定层面上对高校教师道德产生影响,价值观的错位逐渐对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综合水平的提升产生影响。部分教师无法有效处理集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过分注重个人利益,不顾自身对于集体的贡献,关注的通常是自身能够获得的利益。

2 高校师德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放松

高校师德不良和社会负面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很多高校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不足同样也是难以忽视的关键因素。对于外界的纷扰,很多教师开始放松自身的道德修养,体现在过分关注于业务,忽视了修身养性。在高等教育体制下,不同高校在办学条件、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以及师资水平等多个方面存在竞争关系,提升了高校发展以及生存压力。这些压力都会落到高校教师的肩上,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及教学任务更重。繁忙的业务与巨大的压力使得很多高校教师疲惫而又忙碌,通常忽视道德修养。其次,重才轻德。受到高校不当政策的引导,很多教师认为博学多才比道德素养更加重要。思想上对于师德修养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高校教师产生不良师德行为的根本原因。

2.2 思想道德教育欠缺

2.2.1 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忽视了对教师所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

部分高校领导或者是专门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人员,缺少大局观念,主观上认为教师师德不会产生问题,只有学生才应该进行思想教育。他们面对扩招而来的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每天都在应付各种新的问题与矛盾,压力与任务都非常大,难以充分顾及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使得师德教育逐渐的成为了高校德育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领域。

2.2.2 实效性不强

对于瞬息万变的形式,高校师德教育同样也在不断的变化,在手段、内容以及方法上更新速度较快,尤其是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更加需要有频繁的更新速度。可是实际情况下,师德教育存在严重的信息滞后性,手段欠缺、观念陈旧,部分高校在网络上并不存在德育乐园。有的虽然有,但是从来没有更新过。这些做法都导致了教育工作之后,师德失范。

2.3 教师管理制度缺陷

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快,大学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的演变为大众教育,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教师的需求量也不断提升。部分高校的领导忽视了师德建设,教师管理制度以及措施等层面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在学校建设过程中过分的关注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及教学研究工作,忽视了德育工作以及师德建设工作。在青年教师的引进过程中,很多学校关注高学历与高职称,在考核教师道德素质的过程中缺少系统性的衡量标准。很多高校中并没有系统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部分学校即便是存在标准,但是很多制度并不满足实际要求,内容过于空泛,缺少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只是停留在文字以及形式上,缺少可操作性,难以落到实处。对于一些品德相对较差的教师而言,约束力不足。长期下去,必然会造成教师关注与业务水平提升,忽视了自身的道德素养。

3 高校师德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将为学生服务作为核心内容

教育的本质在于德行,需要大力提倡为学生服务的道德观念,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的师德内涵,实现教育观念的突破。为学生服务是需要教师自觉的转换角色,改变过去将教师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以更加平等的态度尊重与对待学生,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贯穿于科研、教学以及其他的诸多活动当中。

3.2 将爱岗敬业看做是师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高校教师要秉承爱岗的思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于教育事业,将其看做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基础,当做是塑造四有新人的基本条件。敬业就是依据《教师法》的相关要求,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加强自信心,勤恳的工作。

3.3 为人师表是重要元素

因为教师工作的特征与性质,决定了其言行将会为学生带来深刻而又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的效果,通常要比言教更加的突出,为人师表作为一面突出的旗帜,在育人层面有着重要的心理、道德、价值导向作用。教师需要做到为人师表,就需要以德立身,在仪表端庄、言谈文明以及与人为善等诸多方面做出表率,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影响与教育学生。

3.4 廉洁从教是新的要求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社会道德失范的问题,会造成拜金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倾向。教师要保持高尚情操,抵御诱惑,不能够将腐败思想带到科研与教学工作中,更不能以教谋私。

3.5 勇于创新

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不单单要认真细致,同时也要勇于创新。人类知识的增长、更新,需要高校教师不断的学习,追求新的知识和理论成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优秀的学风还体现在教师不图名利、虚怀若谷。只有锲而不舍的钻研,才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诉求,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科技的进步逼迫劳动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其离不开教育创新。高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提升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多下功夫,启发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产生独特的见解,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结构、创造性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3.6 教育模式多元化

把教师职前师德培训以及在职教师师德培训有效结合在一起,齐抓师德建设,使其制度化,与此同时将讨论会、宣讲教育、专题学习活动以及交流会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使得培训工作。除此之外,将问题作为导向,将建设作为关键,将实践成果作为根本目标强化师德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撰写咨询报告、文件政策以及政策建议,指导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借此实现项目预期的效果。

3.7 教育内容多样化

通过思政教育培养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教师抵御社会腐朽思想以及错误思潮的能力,通过组织理论研讨、专家宣讲、实践活动以及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教育师生。通过职业理想教育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使其能够爱岗敬业、志向高远,自觉的履行教育育人的职责,通过师德标兵、师德专家以及优秀教师等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一定的教学经验以及理论充实与巩固教师职业理想。通过道德教育有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利用具体以及鲜活的师德案例以及基本的培训强化教师师德教育,使其能够产生良好的治学态度、道德风范以及学术精神,营造出良好的学术风气与育人氛围。除此之外,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借此拓展教师知识储备和研究视野,有效提升教学技能。

3.8 激发教师自觉性,开展全员育人

充分鼓励教师在育人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引导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全员育人,鼓励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兼任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鼓励教师实施自主学习,强化自身的修养,使教师能够逐渐的产生师德内在的理性觉醒。

3.9 以党建带动师德建设

教师队伍中党员占很大比例,作为党员教师应线上线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北京教育大会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党员;严格遵守党章。

注重引导教师党员树立端正的态度,纠正懒散行为,强化党性修养,加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以及公仆意识。牢记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遵守党纪党规,有效加强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践行“四讲四有”的相关标准,使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武装头脑,有效的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教师当中宣扬当的先进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补充政治营养,帮助教师确立正确三观,坚定教师终身从教的认识,将教育事业看做是自身的崇高理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政治觉悟。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