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心灵 彰显价值

2020-01-08 15:34王惠君
图书馆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东莞群体图书馆

王惠君

外来务工人员吴桂春留言东莞图书馆近日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相继做了报道和评论。东莞图书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座图书馆点亮了一座城,温暖了外来务工群体,感动了整个社会,东莞再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榜样。在东莞务工17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吴先生,在图书馆看书12 年,由于疫情,即将被迫离开东莞,返回湖北老家,在其恋恋不舍退证时,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道白,“余生永不忘”“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等,既是对图书馆的感谢,又是对图书馆的依恋和不舍。这件事发生在东莞,没有发生在其他地方,是有道理的,它得益于东莞良好的文化生态。

1 开放、包容的东莞成为外来务工群体实现梦想的家园

为了让在东莞生活、工作的外来务工群体能够融入东莞社会,东莞市政府开展了征名活动。2007年4月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共收集到市内外意见1,000多条。市委召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最终确定“新莞人”为“外来工”的新称谓。“新莞人”作为东莞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为东莞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东莞一直以来从政治上、经济上、工作上、生活上各方面关心外来务工群体,采取有力政策措施,通过建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解决子女入学等办法,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新莞人”称谓浓缩了一座城市对外来建设者的包容和人文关怀,吴先生就是众多“新莞人”中的一员。“新莞人”既是东莞城市的建设者,也是东莞城市的主人,他们深深爱着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

2 均等、公益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外来务工群体实现自我价值

长期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公共文化建设,东莞文化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东莞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东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效显著。2013年11月东莞被正式授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4年东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自2015年以来,东莞以数字化为抓手,积极开展数字文化馆总分馆试点,正式启用的“文化莞家”线上平台实现总分馆服务互联互通[2]。2016年以来,东莞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这些举措让每一位市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外来务工群体通过享用公共文化服务,学习、提升、充实自己,在东莞圆了自己的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3 创新、发展的东莞图书馆成为外来务工群体心中最好的地方

东莞图书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是东莞文化地标。东莞图书馆技术创新、服务卓越,在公共图书馆业内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东莞图书馆是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力军,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赢得了诸多的荣誉和赞美。东莞图书馆设有我国大陆首家漫画图书馆、全国首家粤剧图书馆、全国首家自助图书馆等多个馆中馆,形成东莞读书节、市民学堂、儿童礼仪之家等活动和服务品牌,年接待读者200多万人次。以东莞图书馆为总馆,全市已构建起52 个分馆、400个村(社区)服务点、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实现全市32个镇街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东莞图书馆开发的“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被2,600多家不同级别的图书馆借鉴采用;研发了全国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图书馆ATM,被文化部选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扶持项目;承担了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首批试点建设任务;2012年建成我国图书馆界首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东莞图书馆还是我国首个获得政府质量奖的公共图书馆。

东莞图书馆是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发展动力来源于“知识惠东莞”的目标,“服务立馆、人才兴馆、科技强馆”的办馆理念,还有以李东来馆长为首的一支有专业、有情怀的队伍。他们秉承图书馆精神,坚持均等化服务,开办了学习中心、市民学堂、外来务工课堂,把服务送到厂区、社区,让外来务工群体深切感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带给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他们融入东莞,成为“新莞人”。东莞图书馆通过温馨的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了外来务工群体心目中最美的地方,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在这位“新莞人”的留言中得到了诠释。

以东莞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行业正在各自的岗位和地区履行着全民阅读的社会职责,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4]的使命,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东莞群体图书馆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图书馆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去图书馆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