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舞的源起流变

2020-01-08 13: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现代舞舞蹈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当代舞”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美国古典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在创办自己的舞蹈学校时,就率先使用了这个概念——“玛莎·格莱姆当代舞蹈学校”,目的则在于同她的前辈老师露丝·圣丹妮丝、肖恩夫妇划清界线,因为她不愿继续在那些异国情调的舞蹈中发梦,而立志要直面美国人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文化。到了1960年代的中后期,她在伦敦的分校和分团也继承了这个概念,分别取名为“伦敦当代舞学校”(1967)和“伦敦当代舞蹈剧院”(1969)。

1 西方当代舞

西方当代舞是在沿袭了现代舞的发展思想与脉络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20世纪70年代,成熟的现代舞体系开始受到了欧美舞蹈家的不满,为了突破现代舞本身既定的规范,他们开始用“当代舞”命名自己的表演和创作,来与现代舞相区分,从此以后,当代舞与现代舞分道扬镳。

西方当代舞特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以融汇古今舞蹈语汇为特点的舞蹈种类。如果说现代舞是具有反叛的思想和观念,那么当代舞则是在这种个人风格浓郁的表现形式下追逐更加抽象的表达,它是建立在后现代艺术观上面形成的更具包容性的创作类型。从创作理念来说,西方当代舞是受到现代艺术思潮和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与当代芭蕾相比,它包含了更多的现代舞的观念和特征。从美学理想上来说,西方当代舞融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流畅与现代舞的观念、时代、个性、原创为一体。

2 自成一派的中国当代舞

中国当代舞之自成一派。如果说中国芭蕾舞、中国现代舞的源头都在西方,那么中国当代舞却与西方当代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如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贾作光曾经说过的,中国当代舞借用了西方继现代舞之后出现的“contemporary dance”的词面意思,但是内涵是根本不同的。

2.1 中国当代舞之“源”

中国当代舞的萌芽是以吴晓邦先生为代表的早期现代舞传播者的共同贡献下实现的。它是由吴晓邦率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重要艺术表达,是新舞蹈艺术思想在部队军区广泛传播的产物。吴晓邦先生的“新舞蹈”是对新文化运动后舞蹈发展的总体认识,他以“新舞蹈”名义,开创了“中国舞蹈新文化的先河”。而中国“当代舞”的雏形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酝酿的。

2.2 中国当代舞之“萌芽”

部队舞蹈起始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舞蹈,另外还出现“三大赤色跳舞明星”,依次为李伯钊、刘月华、石联星,经过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舞蹈阶段,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名,新中国建立之后不断发展、丰富、完善,是现当代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部队舞蹈之“建立”

宣传部长肖向荣带领联政宣传队到达东北,并看到了舞蹈在红军、抗日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于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宣传队建立了一支专业性的舞蹈队,这是全军建立起的第一个专业舞蹈队。吴晓邦受邀参加到部队舞蹈工作中,经吴晓邦、胡果刚、查列的共同研究,确定了舞蹈结构,由吴晓邦任总编导,编创了在新中国舞蹈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品——《进军舞》,部队舞蹈正式建立。于1948年首演,这是一个反映解放军英勇作战的舞蹈,作品从战士军事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表现战士们刺杀、射击等战斗细节,并塑造了气宇轩昂的战士雄姿。《进军舞》随着解放大军舞遍了全国,成为全国27个专业团体学习演出的主要剧目。

2.4 部队舞蹈之“发展壮大”

由中国军队专业舞蹈工作者们创作和演出的舞蹈作品,广泛吸收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的营养,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建国之后,中国舞蹈的数次创作高峰都与军队舞蹈休戚相关:1952年,第一届全军文艺汇演,起汇总的作用,艺术性较弱,如《藏民骑兵队》;1959年,建国10周年,第二届全军文艺会演,集中推出18部舞剧。迎来了中国舞剧的第一个大年,从“纯舞蹈”到“讲故事”,如《五朵红云》《不朽的战士》《飞夺泸定桥》等,军队舞蹈占据了半壁江山;1964年,建国15周年,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4部作品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其中《丰收歌》《三千里江山》《艰苦岁月》《洗衣歌》这4部作品,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1965年,在音乐舞蹈集大成之作《东方红》中,军队艺术工作者占了所有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且收录了许多部队舞蹈,如《进军舞》《飞夺泸定桥》《丰收歌》等;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浩劫,中国舞蹈“万马齐喑”,军队舞蹈依然负重前行,如《草原女民兵》《战马嘶鸣》等。

2.5 部队舞蹈之硕果累累

作品开始淡化故事情节,抽离于生活事件;打破传统舞蹈动作风格的纯正性;寻找更多元,融入西方现代舞的动作技法,呈现观念大更新的特征。

1979年,建国30周年,部队舞蹈率先举起人性觉醒的大旗,推出了《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蒋华轩)等作品;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军队舞蹈团体推出了《希望》《再见吧!妈妈》《金山战鼓》《醉剑》《敦煌彩塑》《无声的歌》等作品;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出现了《黄河魂》《小溪·江河·大海》《踏着硝烟的男二女二》等作品。

2.6 命名“当代舞”

于1998年第一届荷花奖共设立四个舞种: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新舞蹈,其增加“新舞蹈”的名分,主要为部队舞蹈作品所设。荷花奖组委会对“新舞蹈”的规定:根据题材、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舞蹈语汇广袤博取,形式不受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四种风格的限制而进行创作的舞蹈作品。其金奖作品有《走跑跳》(赵明)、《天边的红云》(陈惠芬、王勇)。

于2002年4月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上一届提出的“新舞蹈”类别被更名为“当代舞”,这也是中国当代舞在积蓄了半个多世纪以后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其获奖作品有《小溪·江河·大海》《黄河魂》等。

当代舞名称出现,为中国舞蹈种类的划分和归类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涉及到中国舞蹈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7 当代舞之生命力蓬勃

诚然,当代舞不拘一格任意吸收各舞种动作、风格、训练体系的做法更加符合艺术创新的规律,其关注点是永远具有新的变化的当代生活,在当代舞名正言顺之后,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强大的创造力。

在题材上:除了以部队题材为主外,还关注当下现实生活,使题材更加丰富起来,如《小城雨巷》等。

在编舞手法上:编舞手法更加多彩。如将流动空间给予限制,以有限空间创造无限联想的《决胜千里》;用电影语言的特效来叙述、抒情的《八女投江》;摒弃情节、注重意境与气象塑造,将音乐与舞蹈相互交融的《我们在黄河岸边》。

在风格特点上:尤其是军事训练题材的作品,炫技化倾向;宏扬主旋律的强调或自觉负载。造成当代舞个性化的淡化,少了真实情感的感染力。当然,从整体来说,当代舞的艺术成就不容小觑,它当之无愧是中国舞坛的一颗耀眼明珠。

这一时期的作品极为丰富,如张继刚的《红蓝军》《献给俺爹娘》,赵明的《步调一致》,王舸的《中国妈妈》,周莉亚、韩真的《进城》《夫妻哨》《我等你》《八女投江》等等。

3 中国当代舞之概念界定

贾作光认为:中国当代舞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是从“文革”时期红极一时的样板戏中流传下来的,以军队题材为主的舞蹈样式,在经过了横向、纵向地吸收了各种元素,不断自我发展、壮大的结果。

冯双白在《新中国舞蹈史》中指出:90年代以后兴起的“当代舞”所包含的艺术理念,即鼓励对现实人文精神的关照,广泛吸收中国民族的、民间的传统舞蹈风格化动作为素材,但不以舞种风格约束自我,进行当代的舞蹈艺术表现,而不是过多地沉溺于自我的艺术宣泄。

于平认为:“新舞蹈”是依据中国当代生活和理念创生的舞蹈形态,它不是“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的,其典型性显要部位动作,是对现实生活动作的提炼和加工。

房进激认为:其以现实主义为自己的坚实基础并多以表现现实生活题材为主,在舞蹈形态上既不反传统又不受到某种流派传统的制约规范。

《中国舞蹈大辞典》指出:是不同于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舞蹈风格的一种新的风格的舞蹈。

4 中国当代舞与中国现代舞的区别

首先,中国当代舞以现实主义为基础,重在表现客观现实;现代舞以现代主义为基础,更强调个人的生命感觉;其次,中国当代舞善于吸收传统中一切有用的东西;现代舞则主张否定一切传统;最后,中国当代舞更具象,注重塑造形象;现代舞更抽象,注重表现意识。

5 中国当代舞教学模式

由解放军艺术学院刘敏提出的课程设置:技术、技巧、民舞、身韵、现代舞、编舞技法、剧目排练……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好用,适应性强,例如张傲月和黎星同班的却走了不同的路,能够一切为我作用。

6 综述

中国“当代舞”是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卷入我国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吴晓邦倡导的“新舞蹈艺术”理念兴起的,它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以表现客观现实生活为创作手法,从以部队舞蹈为主题发展到如今题材多样的创作形式,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积极昂扬,在不拘一格地吸收中国传统舞蹈(民族民间舞、古典舞)以及西方芭蕾与现代舞等舞蹈语汇后,以鲜活的形象塑造勾勒当下生活与社会的主流现象的舞蹈类别。

猜你喜欢
现代舞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浅谈现代舞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开展与普及
冰上舞蹈搭档
浅析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前景
我和舞蹈
JUST DANCE
论现代舞气息在现代舞课堂中的重要性
浅谈现代舞训练中呼吸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