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效康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校企合作工作室,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理念,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一种有效路径,在深层次推动职业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方面成效明显。随着校企合作工作室在职业院校中普及与实践,因合作双方利益诉求的差异化,一些运营困境与难题也随之而来,为保障校企合作工作室行稳致远,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室长效运作机制的探索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以下简称“包装设计工作室”)的运营为例,探讨校企共建工作室长效运作机制的构建与运作思路,进一步探索、积累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与运营的实践经验。
学院位于湘中洞庭湖畔,鱼米之乡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近年来随着省、市对农业品牌建设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特色农特产品牌与包装设计,成为了我院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深耕的领域。为进一步深化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复合型包装设计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素质,同时创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理念,该专业联合湖南环洞庭湖农特产和旅游产品广告创意基地,通过校企共建“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构建了我院“一基地、一工作室”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包装设计工作室,成立了有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及学生组成的研发设计团队,依托合作企业项目优势与我院包装专业特色,进行湖湘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项目合作研发,开展“作品即产品”的真实项目化教学实践。在近两年包装设计工作室的运营实践中,我院师生通过直接参与合作基地农产品品牌设计项目的洽谈、设计、制作、提案、推广等运作全流程,实现了实践教学从课堂到市场的延伸,不仅取得了一批校企合作品牌包装设计项目成果,同时也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产教融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我院包装设计工作室的运作实践中,根据包装设计工作室的特点,校、企双方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协商,重点围绕包括工作室管理体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创新、完善运作机制,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添了活力与动力。
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行稳致远,搭建合作平台——工作室是基础,机制内涵建设则是保障,基于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的差异,按照校企合作工作室管理主体具有双重性的特点,需要成立利益均衡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校、企管理责权与管理模式,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统筹规划合作管理体系,校企合作协同促进工作室的长足发展。
(1)构建运行组织机构与保障制度。校企合作工作室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合作成功的有力保障,合作伊始,按照共建、共管的原则,我院与合作企业湖南环洞庭湖农特产和旅游产品广告创意基地,就包装设计工作室的运作管理构建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包装设计工作室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企合作委员会统筹工作室的管理与运作,并依据我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经委员会研究审议决定,包装设计工作室采取企业化管理与项目化运作模式,以我院管理为主,工作室主任由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工学部主任担任,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委派相关人员参与工作室的管理与运作。同时,为保障包装设计工作室的规范管理、高效运作,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牵头组织下,校企制定了《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管理办法》《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设备管理办法》《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学生团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室的运作秩序与日常管理规范。
(2)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与权利。根据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包装设计工作室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了学院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其中学院层面,学院提供工作室运作场地与设备,以及人力和智力资源;学院利用工作室服务实践教学、开展技术服务。企业层面,企业为学院提供实践教学项目资源、技术支持、搭建实习与就业平台;企业利用工作室拓展经营、储备人才资源。通过明确双方的职责与全力,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促进了校企协同发展。
(1)明确合作目的,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包装设计工作室的建立,是我院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平台与企业优势资源深化“三教”改革,强化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与工作室情景式教学,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提升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企业的角度看,依托学院的人力与智力资源,拓展经营、储备人才是合作共建工作室的目的与出发点。因此,包装设计工作室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方面具有了目的逻辑合理性,为进一步理清双方合作思路,建构工作室管理与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2)制定工作制度,推动项目运作规范。为推动包装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实践,提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成效,在包装设计工作室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出台了《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项目化实践教学工作实施办法》《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项目合作与成果应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室在项目化实践教学活动中,校企双方在项目引进、实践教学实施与过程管理、项目成果评价与应用等方面职责和运作规范。通过制定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工作制度,加强项目化实践教学过程监管力度等措施,保障了包装设计工作室校企合作有效运转与项目运作规范。
(3)强化保障措施,支撑工作室运行。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日常运营及长远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运行保障措施与配套政策支持。在包装设计工作室的构建与运行过程中,学校、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建设场地、设备设施按工作室规划落实到位,并对包装设计工作室进行了公司场景化改建,保障了包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与设计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保障包装设计工作室师生投入实践教学与设计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对指导老师在排课时间段与课时要求上做了优化设计,同时对于工作室团队学生成员也通过优化排班与学分置换等措施,确保团队成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与项目研发任务。
(4)创新评价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工作室的运行质量评价核心在于育人成效,包括教学成效评价与学习成效评价。在教学成效评价中,考核对象为包装设计工作室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的评价,侧重于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等方面的教学成效。对团队学生的评价,包装设计工作室实行课程项目化全过程考核评价,学生以“作品即产品”为导向,在校内指导教师或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相关包装项目的创意、设计,评价成绩则以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考勤、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几个方面的过程评价与合作企业评价,按相关标准加权综合确定。考核评价在包装工作室管理与运作中,能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与学的成效,其评价结果也可以运用在工作室指导教师的聘任与团队学生的遴选环节。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没有利益基础,校企合作形式难以维持长久。包装设计工作室的建立与运作,源于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利益驱动,其中包装设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动力。
(1)“人才”供给与需求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能为毕业生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和吸纳毕业生就业。就企业而言,紧缺技术人才引进难是不少地方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校企合作中,学校能发挥办学主体优势,利用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人才引进难题。包装设计工作室建设伊始,就兼顾了合作企业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以相关协议赋予了合作企业优先遴选招聘工作室毕业生的权利,给企业选才提供了“直通车”。通过“人才”供给与需求这一纽带,提高了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积极性,保障了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与运作的有效实施。
(2)设计创新与应用的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动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和人才的储备不足的现状,因而存在着与学校合作的利益需求;而高职院校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潜力,也有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愿望,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对技术革新需求的了解。包装设计工作室,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项目的设计创新研发、员工职业培训,一方面能助力合作企业设计创新,解决其技术、人才不足的难题。同时,校企合作也为我院教师提供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实践教学水平的平台,以及了解包装设计行业新理念、新技术的直接渠道。
校企合作工作室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形式之一,是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产教融合平台,为促进这一产教融合平台能够顺利运行,实现教学—生产—科研—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必要创新校企合作长效运作机制,进一步探索校企协同“工作室”运行机制的有效实现途径。由于工作室类型、学校政策、区域产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校企合作工作室长效运作机制的构建应体现个性差异化,希望本文能为其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设与运作带来些许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