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红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福建泉州 362000)
高中物理课堂中问题情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在好奇,使学生产生疑惑,并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中。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具体。本文就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应用进行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问题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可以围绕实际生活入手,将生活素材应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并运用知识与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启示。利用生活素材创建问题情境时,需要对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情景教学,以此保证问题教学的有效性[1]。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应用,增加学生学习经验,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中掌握物理学习方法与技能,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匀速圆周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个图片:汽车驶上圆形拱桥,电风扇叶片的运动,以及同步卫星绕地球的运动、骑摩托拐弯、齿轮在机器中的转动等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图片,当展示图片后,与学生互动:图片中的各个运动是否有相似的?学生:运动轨迹都是以圆形或者半圆形。教师:没错,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发现有哪些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并谁出图片中与物体运动的特点与特征。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直接引进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意识到图片中物体在做圆周运动,并结合生活经验与图片信息,对圆周运动特点进行与探究,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通过生活素材的应用,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问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材中拥有非常多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学会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验问题情境的应用,可以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收收获更多。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与以往实验经验,探究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
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为例,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打点计时器,所以不会使用。在实验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进行演示操作,将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方法与使用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此有明确的认识[2]。当基础知识教学后,则将提前准摆好的打点计时器、装有定滑轮的木板、小车、纸带、细绳、刻度尺、交流电源等实验器材分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并未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学习任务。当基础工作结束后,则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二,实验操作中哪些步骤会影响最后数据?第三,实现现象有哪些,如何确定实验结论?问题设计后,则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将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收获的知识全部记录下来,以便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问题情境的应用,可以给予学生真实的学习感受,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多媒体技术功能的研究与开发,并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将枯燥物理知识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发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与魅力,从而更好的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与教材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优化,以适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看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物理思维形成。
例如,学习《从水车到核电站》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古人的智慧——用水,到后来核电站建立,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电这一元素从发展到广泛应用的整个过程,利用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内在自豪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向往。视频播放后,可以就教材内容提出以下问题:水车转动中有哪些能量的变化?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核电站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你认为什么是能量守恒?然后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与教材知识进行探究,分析能量转变的原理与方法,以此提高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上活动中,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问题意识与情感态度得到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会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忽略问题设计,学生情感态度培养,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一般。问题情境的设计,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3]。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将此作为问题设计的入手点,并穿插在课堂上,辅助学生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中物理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验,多媒体技术创建问题情景,合理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技能。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具体化,为学生后续物理素质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