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宇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伶俐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数学活动是人教2011版数学教科书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学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发展核心素养对公民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公民应当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等现代科学素质。二是现代数学的研究有了新进展。数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教育应当重过程。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科技的普及,初中生可以方便的体验数学在复杂现实情境中的应用。三是STEM教育的兴起。STEM主张跨学科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STEM遵循项目性、多维性、趣味性与协作性四项原则,其中项目设计是关键。
以九年级下册为例,利用图形的相似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我们开展了“测量旗杆的高”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测量,更好理解图形的数量关系。
项目活动按建立小组、确定项目主题、分析项目问题、设立评价标准、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测量方案、展示与评价总结七个阶段开展。
S(科学):测量物体高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信息的搜集和分类,提出测量方案。
T(技术):学习课本的知识,收集案例,培养协作能力。
E(工程):设计并实施方案,迭代优化方案。采用工程思想,培养动手能力。
M(数学):几何和函数的计算。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第一步:自主组建小组,制定规章。
第二步:确定项目主题。世界上总有某一高度让人难以企及。比如空中的飞机,一棵大树;它们或许是动态的,或许是不方便攀爬的。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测量其高度。
此次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测量升旗杆的高度。旨在通过工具的设计与制作实现科技、工程与数学的融合。
第三步:分析项目问题。各小组结合测量工程的潜在需求,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需要用到什么测量工具?制订安全预案,制作材料的准备等。
第四步:设立评价标准。师生讨论建立评价的标准,教师适当地帮助学生调整工程设计的标准或难度。
需要的:参考课本的例题与案例、工具材料能够找到、便于操作的工具。
不需要的:专业测量仪器、登高工具。
第五步:设计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组织讨论,草拟设计方案,包括计算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工程问题,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以下是学生编制的部份项目解决方案。
方案一:利用教学楼来测量。
如图1,来到与旗杆AB在同一水平面且相距为20米的教学楼二楼上的C点处观察,测得仰看旗杆顶部A点的仰角为x°、俯看旗杆底部B点的俯角为y°,测出CD或BD的距离,通过函数来计算旗杆的高度。
图1
图2
图3
方案二:用量角器测量。
如图2,两人合作,小红站在B处测得她看到旗杆顶点A的仰角α为x°,小涛站在C处测得旗杆顶点A的仰角β为y°,再测出B、C两点的距离和眼睛离脚底的距离。
方案三:利用竹竿的影子测量。
如图3,在旗杆旁边地面上竖一根竹竿,在同一时刻,分别测量出竹竿DE的高度以及竹竿的影子EF和旗杆的影子BC的长度,用公式来求出旗杆的高度。
方案四:利用自己影子的长度测量。
如图4,身高1.55米的小方选定B处站立,太阳光下,此刻,他头顶端D点的影子正好与旗杆顶端E点的影子重合在一起,此时,由其他成员测量BC和AB的距离,用公式,求出旗杆的高。
图4
图5
方案五:利用镜子测量。
如图5,一平面镜水平放在B处,一支红外线小手电放在L处,调节L的高度,让红外线通过镜子反射的光线刚好照射在旗杆顶端P点处。用公式求出旗杆PC的高。
第六步:测量方案的实施。该过程分为准备材料、制作测量工具、实测和优化模型(工具模型和数学模型)四个环节。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工程设计中不断迭代、逐步优化的思想,从而培养其工程设计的思维。
第七步:展示与评价总结。各小组撰写项目报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师生对各组的测量活动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拓展。
项目式教学在实践中是以STEM理念为基础,结合PBL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既然是项目,就需要参与人员谨守一定的规则。
1.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创设贴近学生个人经验的工程或科学情境;解释学科概念;通过情境分析、提问启发、演示实验、分享信息、提供范例等类教学支架,协助学生探究,辅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指导小组活动;总结性评价。
2.学生是STEAM项目的探索者、搭建者和完成者。学生的工作内容有:确定跨学科的项目主题;建构学科核心概念;组建小组,明确分工,有序协作;共同完成以项目,动态修正方案直到最终解决问题;交流合作。
由于研究条件的不同,以上项目活动基本框架还有待读者在教学中优化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