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2020-01-08 12:16:59蒋轶平
图书馆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通讯智慧图书馆

蒋轶平

(珠海市斗门区图书馆,广东 珠海 519100)

目前,以5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悄然出现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并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已使面向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智慧服务进入了普惠式发展阶段。而5G通讯技术与上述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无疑将会为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创新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深入研究5G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路径,不仅成为了当前图书馆界的热点研究方向,同时也对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5G技术的内涵与应用方向

1.1 5G技术的内涵

5G又被称为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5G相对于4G而言具有诸多明显优势,例如传输速度快、低耗损以及低延时等,此外5G还具有互联性强以及重构安全等突出优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讯技术已经发展了四代,分别为1G、2G、3G、4G,其中每一次移动通讯技术的迭代都会引发社会层面的巨大变革。从服务主体对象的角度来看,无论是1G还是4G,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在这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在5G环境下,不仅有效地完善了人与人之间的通讯,而且还融入了物联网以及工业自动化技术,这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通讯逐渐向人物通讯转化,甚至还会出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讯[2]。

1.2 5G技术的应用方向

在数据互联时代,通讯技术是实现数据互通和流通的前提,因此通讯技术的迭代都会引发系统性数据互联的进步与变革。5G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大带宽低延时、广联接场景等,因此5G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彻底的、深远的。具体而言,5G将会在以下领域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1.2.1 万物互联。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基础,而物联网则是推动5G通讯实践应用的核心动力。对于日渐成熟的物联网而言,5G技术是物联网进一步实现自我完善与丰富的有效保障。5G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以及智能医疗领域,助力于实现万物互联以及融合发展。

1.2.2 云端化。在5G技术支撑下,云计算将会与日常工作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4G技术实现了人们对资源高速传输的需求,而在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的时代环境下,依托5G技术支持的云端化工作流程将成为未来主流,其中虚拟现实以及浸入式游戏的发展最具代表性。同时,经过5G及时优化后的云端可以有效提高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工作与生活[3]。

1.2.3 智能交互。5G技术可以显著驱动电子科技行业快速发展,其中无人驾驶以及远程医疗较具代表性,这是因为5G低延时以及高速率特点较为显著,热门技术集成领域可以在5G环境下更加具有创新活力。

由此可见,5G技术的出现将会使目前处于构想阶段的智慧化服务成为可能。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互联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将会出现在社会大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2 5G技术对于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推动作用

2.1 5G技术有助于推进智慧图书馆云服务的发展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依托5G技术使云计算的运用场景得到有效的扩展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路径之一。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搭建以及整合共享云平台,部分馆藏资源将实现更新,同时也会填补数字资源短缺的空白,并能实现最大程度地利用数据资源。其次,无论是馆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借助终端设备从云平台上传或者下载相关资源,其检索资源的效率显著提升,更加广泛地满足读者的差异化阅读需求,并且还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行为以及偏好进行分析与整理,为读者创设个性化的阅读服务。现阶段,云计算的应用场景较为狭窄,主要以资源共享以及数据存储为主,且读者服务场景往往被限定于图书馆场景,而有线接入互联网是实现终端联网的主要方式。在5G环境下,现有通讯技术的缺陷将得到弥补和改善,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云计算的应用场景将会得到突破,有助于全面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和质量。

2.2 5G技术有助于加速智慧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进程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图书馆自身拥有诸多海量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图书馆数据主要包括阅读数据、服务数据以及读者信息等,这些数据构成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但是,现阶段网络通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效率,无法及时反馈和满足读者诉求,并且对图书馆数据的分析层次较低,局限在统计与检索维度,无法对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判。在5G技术支持下,图书馆数据分析的精确度将被进一步提升,通过重塑原有数据分析流程和模式,可以使读者用户画像更加精细,进而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此外,由于5G技术的融合式应用,图书馆的决策将会更加倚重于数据信息,决策者将会更加关注图书馆数据的变化以及读者的行为方式,进而提升图书馆决策的水平[4]。

2.3 5G技术有助于促进图书馆立体化智慧服务模式的形成

在5G技术的带动下,集成化技术应用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以云平台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会更加全面地应用于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过程中。读者借助云平台可以享受到更为优越的线上借阅服务。例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使读者获得精准化的图书服务权限;根据大数据技术建立读者需求模型,使图书馆读者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于5G技术的云计算服务,在短时间内为读者精准检索相应的图书资源以及服务;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网上借阅服务,降低读者获得数字资源的难度,让读者能够在虚拟空间中获得更高质量的阅读体验。由此可见,5G技术的普惠式应用将从诸多角度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有效地汇集智慧服务框架下各类读者服务功能,使得面向读者的智慧化服务更加立体化和联通化[5]。

3 5G技术支持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主要拓展方向

5G技术作为跨领域的通讯技术,依托全新的场景体验效果以及传输技术优势,有力地推动了“互联网+”理念的发展,并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在协同统一的服务框架下。而作为信息汇集、加工、传播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其智慧服务必然会在5G技术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巨大的变革。从5G技术的特征和应用优势来看,在5G技术支持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拓展方向主要集中于自助化智慧阅读服务、智慧书房服务、智能机器人服务以及信息智慧推送服务4个方面。

3.1 自助化智慧阅读服务

借助5G技术的支持,公共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将会从以下3个方面产生创新式的变革。首先,通过5G网络的全覆盖,临馆读者在入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面部识别技术为核心的身份认证方式快速通过场馆入口,并迅速获得相应座位、实体空间的访问权限。其次,云服务在获得读者身份确认信息之后,可以迅速地为读者匹配相应的导航服务系统,并结合读者预约信息或阅读偏好,通过手机APP软件面向读者进行图书借阅引导。再次,读者进入图书馆相应的主题阅读服务空间后,可在5G技术支持的iBeacon室内精准定位系统的帮助下,享受到智慧图书馆平台系统中的AR服务、视频语音服务以及虚拟阅读导航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立体化的阅读体验[6]。

3.2 智慧书房服务

智慧书房作为当前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够面向用户提供可预约化的空间服务项目,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并配备管家式的在线智慧服务体系。尤其是在5G技术环境下,各类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融汇式的组合,进一步拓展智慧书房的服务方式,真正使用户成为智慧书房的主人。例如,智慧书房可以利用5G技术低延时性的特点,结合空间中的物联网体系,智能化组合空间中的基础设施设备以及终端服务平台构建网络组网,为用户提供文献资源索取、阅读交互交流以及智能咨询等便捷化服务,从而凸显智慧书房的高科技集成服务功效[7]。

3.3 智能机器人服务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虚拟或实体智能机器人开展智慧服务正逐步为公共图书馆所重视。特别是在具备高频数据指令传输以及高宽带通信特征的5G技术支持下,图书馆后台可以对智能机器人进行精准定位,并实现不同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其他智能系统之间的服务协同一致,使智能机器人的服务更具有精准性。例如,目前公共图书馆中普遍使用的盘点机器人,在5G技术环境下,在自主进行信息汇集与初步加工的同时,可将系列数据迅速上传中央数据库,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灵活地进行差异化业务处理,进而缩短盘点工作的运行周期。

3.4 信息智慧推送服务

目前,在图书馆智慧服务框架下,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集成来开展面向用户的精准化、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已为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所采用,且随着服务的深入开展,用户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即时化以及多媒体化的特征。这在为公共图书馆拓展信息推送服务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其信息推送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借助5G技术所具有的高效数据传输能力,公共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实现信息推送服务系统与云端服务平台的融合,以更为快速、有效的方式将用户所需的多媒体资源通过5G网络体系传递给用户,从而使用户可以全面地享受信息智慧推送服务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4 完善5G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建议与对策

4.1 构建与5G技术相匹配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

未来5G技术与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结合力度将与日剧增,因此将5G技术应用于综合管理事务应当为图书馆所重视。业内专家指出,第三代图书馆需要将搭建智慧型服务体系作为其管理工作的中心,这意味着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将会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整合力度,而5G技术则是智慧服务平台的基础性技术支撑。由此可见,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需要与5G应用同步推进。目前国外公共图书馆所普遍采用的FOLIO平台完全能够有效支持5G技术与智慧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在该平台中,智慧服务的综合化服务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布局与编排,同时还能够为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奠定基础。FOLIO平台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以及可延展性的典型特征,可以更为有效地支持智慧服务所必需的边缘计算以及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式,进而推动各项智慧服务内容的协同开展[8]。

4.2 积极探索打造5G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场景

从全球商业情报服务商IHSMarkit公布的2018年5G技术环境推动的全球经济发展报告可以看出,目前通过5G技术支持的产业总值已突破100亿美元,广泛地分布于制造业、通讯业、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产业以及教育产业等诸多领域,并呈现出几何式增长的发展态势。这就意味着,与信息服务、公益性科普教育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息息相关的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够行之有效地引入5G技术,必将使智慧服务的总体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5G通讯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探索打造5G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场景,尽可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先进的智能化服务。例如,将5G技术环境逐步引入纸质文献流通领域、特色化文献资源可视化呈现领域、智慧化功能性空间再造领域、公益性科普展览服务领域、阅读推广工作决策领域、知识资源精准化服务领域等[9]。

4.3 依托5G技术增强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沉浸式用户体验

近年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沉浸式个性化体验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色化发展方向之一,不少公共图书馆通过不同的技术渠道实现了沉浸式个性化用户体验项目的打造,并深受用户的欢迎。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探索VR技术与5G技术联合驱动下的用户沉浸式个性化体验项目,如虚拟仿真资源阅读项目、VR体验实体体验空间、VR服务移动客户端等;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还应在5G技术环境支持下,通过用户体验式服务场景的创新,逐步将更多的智慧服务项目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之中,如智慧阅读分享、智慧在线培训、智慧知识咨询、个性化AI学习等,从而使更多的市民认识、认知和认可智慧图书馆的沉浸式体验项目[10]。

4.4 利用5G技术优势推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深度发展

当前,通过总分馆制来实现智慧服务面向基层的延伸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观当前总分馆制发展态势,大部分分馆智慧服务所依托的网络平台主要由总馆所打造,因此有效地保障网络通讯的高速传输与运行已成为总分馆制下图书馆智慧服务面向基层延伸的先决条件。然而,在当前的4G网络通信技术环境下,为了确保网络通讯安全,大部分总馆与分馆主要采取数字链路的方式实现功能链接,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分馆无法有效地链接总馆的智慧服务项目。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进一步打破数字链路方式的限制,积极利用5G技术的高速率、低延时、高安全性的特点,直接建立分馆与总馆的智慧服务项目链接体系,从而有效促进大码流数字资源的网络传输效率,进而推动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项目面向基层的全覆盖[11]。

5 结语

尽管当前5G技术还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在图书馆界尚未完全普及,但其对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推动作用已显而易见。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关注5G技术的发展动向,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加快5G技术与现有智慧服务技术体系的融合发展,以崭新的服务业态来迎接5G通讯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通讯智慧图书馆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3期)2022-11-11 08:43:50
通讯报道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通讯简史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智慧决定成败
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