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忠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 重庆南川 408400)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1]。学会听懂教师的语言,学生才能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学前阶段相比,小学的学习更加紧凑而有规律,上课时间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难免会感到不适应,很容易丧失兴趣[2]。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身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兴趣[3]。兴趣往往能成为最好的老师,如果有学语文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成长是比光听教师在讲台上毫无生趣地讲效果要明显得多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未来发展和教师教学改进提出意见与建议。
进入小学后,很多知识都是学生未知的。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但这种好奇并不长久,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很快就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关注的几个点,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中很多的知识都是教材编写者根据不同年龄、层面学生的特点精心编排的,是十分适合学生学习的。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利用教材,发现教材中需要学生理解的部分,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另外,小学生对很多知识的了解并不只是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学习中的很多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应用实例。比如,在讲授《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找寻到更多的答案,探索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准备了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阅读课文,近距离观察爬山虎的特征,思考: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拿到图片后,结合课文,对爬山虎进行了细致的了解。笔者还让曾见过爬山虎的学生讲述自己对爬山虎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聆听讲述,对爬山虎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爬山虎能够沿墙攀爬是因为它的“脚”,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变化过程,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且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去赏析课文,在生活中找到答案,更高效地学习,全方位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将课本吃透以外,课堂的延伸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的应用无处不在,学习场所也是一样。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解课本是乏味无趣的,还应当加入一些其他材料,合理地延伸出去。譬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文时,很多学生对情感的领悟并不强烈。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甚至可以在课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讲课要注意完成教学目标和表达情感。不是说教材的感情表达不好,而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达标,自然需要教师的引导。课堂延伸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感,且对学生理解感情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注意度,不要忘记课程的正常进程与要求,在课前备课环节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安排教学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许多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好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在上文已经提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教师要在备课时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点、总体情况。这在大多数时候都比较有利于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小学生在面对教师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畏惧的心理,教师要及时疏导。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多加注意。教学层次排布合理还能让学生从小建立语文学习的层次性认识,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乐趣,让语文真正进入大家的心中。
综上所述,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在课前积极备课,透彻地了解教材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学习进度,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有学习热情的点,不断改变、创新,让学生在一节课后能真正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才是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还需要注意生活中的语文对学生的影响。如随处可见的路牌,就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字。将一些生活中的场景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够感同身受,有利于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