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线教育推进社会教育均等化的策略和能效探析

2020-01-08 11:03安载良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图均等化公开课

安载良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1 引言

教育扶贫是扶贫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配不均是阻碍社会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壁垒,也会对教育公平和全民素质的提升构成客观上的阻碍。图书馆能够为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为社会教育提供场所和资源上的补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在线教育服务作为一项创新性服务模式,能够为教育公平问题提供有益探索,为社会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资源与媒介上的强大助力,其效能不可忽视。

2 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与教育均等化概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扶贫攻坚年”。教育扶贫是文化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扶贫先扶智”,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也造成教育的落后。实现教育的均等化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必然要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服务的重要阵地之一,它的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创造力,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2.1 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业务主要集中于“采、编、阅、藏”等内容,通过场所和实体资源的供给,为一地区的研究人员和有学习需求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服务。图书馆的在线教育服务是伴随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获取知识方式的变化而形成的,是图书馆社会教育方式的创新。

图书馆在线教育服务是通过开发、制作数字资源,将原本零散的、碎片化的资源通过整合、重塑和系统化编辑,通过线上平台等方式,向图书馆读者和其他学习人员提供教育资源的服务手段。图书馆的在线教育服务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让更多的受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平台推送进行系统化学习,方便读者和其他学习人员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打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壁垒。

2.2 国图公开课

公开课原名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音译为“慕课”,是大型开放式课程的统称。公开课这种教学形式兴起于美国大学的远程教学,目的是让更多学生能够远距离、随时进行学习,打破主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习更加高效、简便[1]。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图书馆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国家图书馆推出了“国图公开课”品牌。依托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资源,邀请国内各领域名家学者,筛选读者喜闻乐见又兼具传统文化内涵的课程,通过策划系统全面的、通俗易懂的、寓教于乐的系列课程,打造在线学习和互动平台,为提高公民通识素质提供创新性服务模式。

2.3 教育均等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平等。全国各地教育资源分布差距很大,以全国优质大学的分布情况为例,在全国42所“双一流大学”中,北京、上海、广州占据了14所,占比达到了3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更为明显,中部六省有7所院校,西部省份9所,其余26所院校均位于东部地区,占比达到了62%。可见,“双一流大学”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各省及省会城市之中,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的稀缺及分配不均阻碍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进程[2]。要实现教育均等化,需要在物质的均等和非物质的均等两方面着力改进。

2.3.1 物质的均等

物质的均等主要体现在基础文化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基本公共文化教育用品的供给上,如文化教育活动场所的搭建、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的传输引入以及学校配套的后勤保障设施等。物质的供给是开展教育的基础,物质上的均等是实现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基础。

2.3.2 非物质的均等

非物质的均等是指教育理念、文化价值观及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均等。如该地区社会对文化的认同,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认知程度、对学习方式的接受度以及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等。

3 图书馆在线教育对社会教育均等化的意义

国内学者通常将教育的基本形态划分为国家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从源头上考察,教育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社会教育[3]。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于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4]。社会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是教育均等化的重要课题,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图书馆是实现公民终身学习、无差别学习的重要阵地。近代教育家俞庆棠提出,“图书馆理应成为实施民众教育的中心”[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和普及,图书馆的在线教育功能不断发展,成为图书馆实现社会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实现社会教育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3.1 创造更加平等的社会教育资源接收机会

在线教育课程最早由高校内部开始,让学生不用到现场听课就能接受到优质的课程,后来逐步发展到高校间的优质课程资源互换,让高校学生也能有机会聆听其他高校名师的优秀课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间教学资源的不平等。近年来,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开设公开课等在线教育课程,力求创造普及社会教育、提升全民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服务项目,让一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资源在全社会、全国各地得到共享,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均衡的公共文化教育环境,为全国有志学习的人群创造更加平等的学习机会。

3.2 图书馆在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发展图书馆的在线教育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获取和交流场所,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也面临着社会教育服务模式的创新。尤其在2020年疫情当前,许多公共场所被迫关闭,人们居家隔离期间,图书馆的在线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通过汇集图书馆优秀的馆藏资源,为学生和社会大众提供获取知识的平台,让各类人群足不出户就能获取系统的、优质的学习资源,成为补充性的学习资料库。多媒体、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也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降低其中的环节成本。图书馆在线教育也是在利用互联网科技、方便大众获取知识的同时,力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无差别辐射。

3.3 高层级图书馆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放诸社会

在线教育随着互联网和各类学习平台的发展已经较为普遍,而图书馆的在线教育课程,尤其是高层级图书馆作为掌握较多资源的文化服务机构,其在教师选择、课程策划、内容和制作上都更为精良,为社会打造更加先进的学习平台。国家图书馆地处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云集之地,也是各类讲座、展览、文化活动遍布之地。在传统的图书馆举办讲座、培训、展览等各类活动中,汇集到海量的名师资源可供课程选择。高层级图书馆在运营经费、国家支持力度和活动举办层次等方面也都能获得更大的支持,在客观上存在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不能比拟的社会资源优势。为实现社会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发展,应当充分发挥高层级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优势,大力开发和共享掌握的教育资源,为社会供给更加优质的社会教育服务,让各地图书馆乃至各地学习人群都能够共享国家图书馆策划制作的优质公开课。

4 国图公开课推进社会教育均等化的策略分析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与参考咨询服务,是知识与信息的汇集之地。国图公开课作为国家图书馆打造的学习平台,其资源总量巨大,获取方式广泛,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公民通识教育水平为己任,向社会推送众多涉及方方面面的资源集合。国图公开课自2015年推出以来,为带动全社会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发展,弥合各地区、各知识背景层受众之间的差距,不断从课程策划、课程内容、课程受众、授课方式、宣传推广等各方面,调整思路,开发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在线教育模式。

4.1 在课程策划上,体现公开课的高站位及教师的系统化授课

国图公开课自创办以来,始终力求体现出课程策划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因此,聘请的主讲人也多为各领域的顶尖学者。例如,在国图公开课的首门课程《汉字与中华文化》中,就邀请到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担任课程主讲人,王宁老师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都卓有建树。当时她已逾80岁高龄,虽然仍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但已经不再从事直接教学工作。国图公开课倾力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意涵和公民通识趣味的课程,计划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形象代表汉字入手,带领社会公众了解汉字的演变及其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国图公开课在授课意图上与主讲人王宁老师达成高度一致,因此从课程启动到课程策划、拍摄制作,都得到王宁教授的鼎力配合。王宁教授以十二讲的课时,梳理了从汉字起源到汉字的性质、演变与机构等文字学基础理论,分析汉字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华文化的构成、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

4.2 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对全民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浸润

与市场上其他在线教育平台的应试性、实用性定位有所不同,国图公开课试图在课程内容上着重强调对公民通识教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内容的讲授,注重对课程受众的个人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也体现出图书馆一贯以来对文献、知识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义务教育越发普及、公民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的今天,公民的艺术欣赏能力也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近年来的“非遗热”“国学热”等话题,国图公开课结合社会大众的兴趣点,专门策划和开设了中国传统艺术类公开课,邀请文艺界的专家,结合各类艺术领域的热门话题和当代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线上学习的受众进行系统、专业的讲授。近年来陆续开设了昆曲、古琴、书法、绘画、曲艺等十门传统艺术类专题课程。

4.3 在课程受众上,着力开展图书馆业界的业务技能培训

国图公开课在注重公民通识教育的同时,不忘关注图书馆业界的专业教育。因为有大量的珍贵古籍可以进行修复实践,国家图书馆得以培养出大量古籍修复人才。而古籍的修复与鉴定工作除去国家图书馆外,在各省、地市级图书馆不仅在聘请讲课专家资源上匮乏,在图书馆内部也存在较大人才短板。各地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即便有一些地方古籍善本资源,也往往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再加之本来的自然环境与存储条件存在不足,导致对古籍善本的损害就更大,陷入难以继续修复的窘境。近些年随着国家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各地都搜集整理了大量古籍善本,这些珍贵的文献和文物资源应该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修复。为了解决各地古籍修复与保护人才缺口,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普及专业知识,国家图书馆专门开设了古籍基本知识及古籍修复的图书馆业界公开课,邀请具有数十年从业经验的古籍专家学者进行教学,通过讲解古籍基础知识、古籍修复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实践类课程,让全国各地图书馆员能够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学习到古籍善本修复知识和技能,解决古籍修复的燃眉之急。

4.4 在授课方式上,不断开拓创新,广泛利用多种授课形式

国图公开课的最主要形式为专题课程,在专业演播室精心录制,通过灯光、舞美、大屏幕等形式,在专业主持人主持下多机位高标准录制,制作水平符合电视栏目播出标准,百余位读者在现场倾听授课老师讲课。除此之外,国图公开课推出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例如,国家图书馆作为代表中国图书馆界进行对外交流合作的机构,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国际会议,这也是全国图书馆业界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业界动态的良机。国图公开课利用各国图书馆馆长到访的机会,采访包括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秘书长在内的图书馆界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多个国家的图书馆馆长。以访谈的形式,让这些国际图书馆界的专家介绍本国图书馆开展的业务,及最新的业务动态,分享对图书馆的认知及未来发展畅想。

4.5 在宣传推广上,公开课资源落地于电视台和电台,方便全民学习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除去兴建图书馆新馆舍之外,还更加重视服务方式的创新。图书馆的事业发展不仅需要场馆的建设、纸质书籍的购置,更应注重数字资源的建设。一个图书馆拥有和能够利用的数字资源,体现了这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综合实力。公开课这类线上学习资源能够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各地方图书馆、各地方受众所共享。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高课程的使用率和传播范围,国图公开课策划制作的课程不断提升学术性和视听拍摄专业水平,陆续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广播电视媒体播出,真正走向大众。这样的跨平台播出,为网络欠发达地区的学习人群提供了更多元的学习渠道,方便他们通过电视台、电台学习。

5 国图公开课推进社会教育均等化的能效分析

五年来,国图公开课已开设逾20门精品专题课程,年在线学习数量数千万次,并与电视台、电台,以及其他网络平台等媒介渠道合作,拓宽课程接收渠道,逐渐成为国家图书馆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号召力的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国图公开课的开设,对于推进社会教育均等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5.1 在线学习方式提高全民信息素养能力

全民信息素养能力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受到重视,除去学校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之外,社会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也为全民信息素养提供了平台基础。从国图公开课5年来的读者课程学习情况可以看到,参与课程学习的人群已由教师、学生、专业研究人员逐步扩大到各行各业,甚至具备一定信息网络基础的离退休人员在线学习人数也逐步攀升。学习人群的年龄跨度也逐步扩大,从学龄前儿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在参与线上学习。国图公开课的在线学习推动了线上学习方式的普及,提高了公众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5.2 在线教育资源弥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国图公开课开办以来,受到图书馆业界的广泛好评,多个地方图书馆通过转载国图公开课课程链接等方式,为本地人民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国图公开课除了自己策划制作的系统课程外,还征集各地方图书馆的精品讲座资源,并进行精加工处理,以专题的形式持续推送。至今已累计发布数千场全国各地的精品讲座资源,弥补了各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缺陷,让全国的读者能够共享优质资源。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国图公开课就专门开设了“防疫在家,书香为伴”主题页面,向读者推送公众密切关注的传染病防治、疫情期间心理建设等方面的课程。在国图公开课平台上对热点课程的筛选与共享,让学术资源和应急防治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的学习人群能够向著名专家学者直接学习。

5.3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增加学习机会

国图公开课为广大学习人群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其提高自身素质、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学习平台。从报名参与现场课程录制的读者来看,其人群也逐渐广泛,不仅有高校、中小学师生,还有更多的社会普通读者。同时,国图公开课还专门设置了主讲人问答环节,通过前期网络搜集整理公众关心的专业问题,以及课程录制现场百余位读者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主讲人对不同学习结构和年龄层次的受众代表的一对一的辅导。

5.4 提升图书馆业界从业人员素质与视野

国图公开课开设各类图书馆业界培训课程,从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出发,进而高效地服务于全社会读者,该类课程受到图书馆业界的普遍欢迎和关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正式施行,这是图书馆界的基本立法,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公共文化权益,同时也是每一位图书馆员应当熟知的业务知识。国图公开课请到曾经全程参与《公共图书馆法》起草的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专门为图书馆员开设详细解读《公共图书馆法》的系列课程,从而让全国各地图书馆员了解《公共图书馆法》的内容,以及背后的立法原理,方便图书馆员的理解和掌握。

5.5 课程讲义汇集整理,出版物屡获佳绩

除去课程的策划与制作外,国图公开课还十分注重对课程的成果转化工作,首门课程《汉字与中华文化》课程讲义已于2018年出版,一经推出即获得业界的肯定,已先后获得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奖等多项图书类奖项。由于其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础的授课语言,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已几经再版。这也符合国图公开课对公民通识教育的定位初衷。

6 结语

近代社会教育学家马宗荣认为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占极重要的位置,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想教社会民众自学自习,由无智识而变为有智识,由智识浅陋的人变成智识高深的人,兼以供专门学者的深造”[6]。国图公开课作为国家图书馆打造的在线教育品牌,它在课程策划、内容设计、拍摄制作、宣传推广及成果转化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图书馆人力图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教育发展,创造更加平等、均衡的社会教育资源学习机会的努力,也是新时代图书馆人勇于担当重任、敢于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创造知识型、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学习发展理念,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公民都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国图均等化公开课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110岁国图正青春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