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图书馆有保存社会记忆、传播人类知识的两大基本功能。古代图书馆偏重承担保存社会记忆的方面。从近代法国巴黎大学索邦图书馆开始,图书馆在大学普遍设立并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提高工人阶级的知识素养而依法在各地创办公共图书馆。至此,图书馆传播人类知识的功能得到彰显。特别是社会教育职能的加强并得到认可,促使各国开始大量创建图书馆。众多国家除了皇家(宫廷)图书馆之外,发展出来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私立图书馆等不同的类列,图书馆俨然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的社会事业,图书馆员也成为了一种被人认可的社会职业。所以,图书馆承担了社会教育职能后才得以快速发展,变成一种近现代的社会事业——图书馆事业。
1949年5月16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通过的第一版《公共图书馆宣言》,将公共图书馆定位为“民主的教育机构”、“重要的社区力量”和“人民的大学”。1975年,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这都是对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高度肯定。社会教育职能也成为了国际图书馆界的基本共识。
谈及教育,人们通常按形态把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载体不是家庭、学校,而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展览馆、科技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其中,图书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全面性、自主性、多样性、持久性的特点。读者就是受教育者,读者在接受图书馆教育时,家长、教师等此类教育者是“缺席”的,完全要靠读者自身发挥主动性去知识海洋遨游,加之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有教无类、不限年龄,所以过去人们称图书馆教育是自动的教育、自修的教育、穷人的教育、全面的教育、终身的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图书馆教育中,读者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获取知识与被动接受知识相比较,具有能够认识自我并激发进取心,培育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磨砺思维与判断从而形成创造力等多种优势。这也正是图书馆藏书这个“死老师”胜过“活老师”的神奇地方。
由于图书馆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所以晚清、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教育部(清政府称学部)。现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还归教育部门主管。大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现归文化和旅游部主管。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左膀肩负文化使命,右膀肩负教育使命。但近几十年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强调得多,教育使命强调得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里,“文化”一词出现23处,“教育”一词仅出现2次。所以,该法更多的是从文化角度来看待公共图书馆,较少从教育角度来看待公共图书馆。
我们经历了一个科技快速迭代、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图书馆保存社会记忆、传播人类知识的两大基本功能已经衍生出社会教育、文化融合、信息开发、休闲娱乐、社区交流等多种职能。仅在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上,许多图书馆已经做出了可钦可佩的探索:不仅有显性知识(文献)服务,还开发出隐性知识(技能)服务(如开设各种知识体验工作坊等);不仅打造良好阅读氛围提高实体学习空间的舒适度,还提供线上各种数字资源的检索及知识发现;不仅继续保持传统的书刊借阅、参考咨询,还为读者带来专题讲座、展览、读书会之类社群交往活动等。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开拓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度和深度,读者的获得感更加真切良好。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自身主体地位和基本功能,运用好“图书馆+”思维,将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与其他社会职能交叉融汇,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就会展现出更新的活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