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晖
(宿城区农机指导服务中心,江苏 宿迁 223800)
从农机监理队伍的建设来看,因为长期从事农机监管工作,再加上长期和机械打交道,大多数的农机监管人员忽视自身的学习,以致于他们的文化素质得不到提高,部分监理人员的监理水平和理论修养方面都与其所在的岗位有些脱节,以及专业不对口甚至业务不够熟练;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处于信息发达的时代,但是部分监理人员安于现状,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意识通常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监理人员忽视了对于安全问题的控制,那么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将会受到威胁。由于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较低,加上农机监理队伍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高,缺乏安全知识的学习,无法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影响了农业发展的速度。
在我国农机监理队伍中,通常因为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对于自身政治素养的要求,因此才会使他们的政治觉悟也难以提升,导致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因为思想觉悟的原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农机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矛盾,其中一些问题和纠纷的解决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农机监理队伍的法律意识不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位置;并且因为法律意识不强,监理人员就会出现懈怠和消极怠工的情况,这样工作效率就无法得到很好地保障,就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如果监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那么将会限制他各方面的发展。而对于农机监理人员来说,要想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之外利用一切时间来进行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会运用各种管理手段,这样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不当行为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监理人员还应该多多充实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有利于文化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监理人员还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谨记服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强化改革意识、改变思维方式等,要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研究问题,用于创新思想,解决新问题。
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应加大对于生产安全问题重视力度。作为监理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之外,安全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兼顾在提高产率的同时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生产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就离不开各位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各位监理人员从提高安全意识做起,在工作开始之前提前检查好设备,做好防护工作,制定好解决方案,以便能够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可以迅速处理好危机和隐患。除了增强安全意识之外,监理人员还应当多多总结,寻找农业生产中事故和危险发生的规律,防止之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提前消除潜在危机。
大多数的农机危险都是由在人、机器、环境者三者配合不协调所造成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监理人员就应该协调好这3方面的关系,通过不断总结规律,然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监理人员要做好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机械操作能力,丰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从而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首先要强化亲和力,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的利益谋福利,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做到为人民群众办事,将农业机械的管理落实到每家每户中去。要做到“宁可让自己麻烦百次,不让群众为难一次”,求真务实,踏踏实实为党和人民做事。其次还应当加强监理人员工作纪律方面的管理,要求监理人员遵纪守法,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遵守各项准则,在进行执法守法的过程中,发挥好监理人员作为农业安全管理主力军的作用。而针对新的监理人员上岗,应该加强考核,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到定时开展人员(其中包括检测员、技术骨干等)培训,主要培训关于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的学习等,从而进一步加强监理队伍的建设。
农机监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机械使用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所以监理人员不但要肩负起管理人的责任,还要保证能够为机械使用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倘如在这个时候监理人员没有掌握好法律知识,在工作的进行中将无法进行管理和维权,那么在平常的管理中就无法做到公平公正,从而影响各方利益。因此要求监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农机监理的各项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等,从而能够科学地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各方面的权益。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农机监理队伍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应该从加强监理人员文化素养、安全意识、思想觉悟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建设,从而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