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发达国家科技馆历史变迁的简要述评及启示

2020-01-08 09:06:28
天津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参观者科技馆展品

张 洋

(天津科学技术馆科普资源和信息部 天津300320)

0 引 言

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益性展览教育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设施[1]。在 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伴随着国家对科普的重视和不断投入,我国科普工作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公民科学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到 2019年年底,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8年的8.47%提升到10%以上[3],但这一水平仅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科技馆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其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研究对欧美发达国家科技馆历史变迁进行简要述评,有助于探寻科技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科技馆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

1 欧美发达国家科技馆的历史变迁

1.1 早期的科学博物馆

早期的科学博物馆是从古老的博物馆派生、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博物馆的规律属性,又有别于传统的博物馆。进入19世纪,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的创造发明,特别是蒸汽机、火车、轮船,尤其是电的应用,使世界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4]。人们就将这些创造发明的实体搬进了博物馆,由此,科学博物馆应运而生。科学博物馆是主要致力于科学传播的博物馆[5]。这一时期,欧美发达国家科学博物馆相继诞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这些科学博物馆大都设计新颖,展品涉及基础科学,也包括尖端技术,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如同一座百科宝库,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6]。

早期出现的科学博物馆,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与自然历史、古生物学、地质学、工业和工业机械等有关的物体的静态展示上。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为展示科学和工业的成功,1851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大型展览——《水晶宫大展览》,这次展览最终造就了英国科学博物馆(现为 London’s Science Museum)。在美国,各自然历史学会在 19世纪初建立了馆藏,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了科学博物馆,如 1864年在波士顿开幕的新英格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为Museum of Science,Boston)。

1.2 不断发展的科学博物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博物馆也在不断更新其展品和展教形式。1888年在柏林成立的乌拉妮娅博物馆(Urania)就向参观者提供了可以进行简单操作的展品,这是最早出现可操作展品的科学博物馆。到 20世纪初,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展出了多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展品,鼓励参观者按下按钮和操纵杆,现代互动式科学博物馆的雏形由此出现。1911年,美国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主席朱利叶斯·罗森瓦尔德与他年幼的儿子一起参观了德意志博物馆,并对自己的操作体验深感兴趣,因此他决定在美国建造一个类似的博物馆,这就是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建设的初衷,该博物馆在 1933—1940年间分阶段逐步对公众开放。提到互动式科学博物馆,就不得不提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圣路易斯科学院,自1856年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间一直致力于收藏、管理与科学相关的藏品,但直到 1959年才正式建立了科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即 Museum of Science and Natural History,St. Louis),该馆展出了许多互动式科学和历史展品。1969年8月,弗兰克·奥本海默在旧金山创建了探索博物馆,探索馆办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提倡“在发现中学习”。该馆几乎完全致力于交互式科学展览,对每一个展品都有详细的说明,使得参观者能够很容易了解展品的细节和操作的细节,这一创举启发了许多同类型的科学博物馆。

1.3 科学中心(现代科技馆)

现在被大家公认的现代科技馆式的科学中心或科学博物馆是 20世纪 60年代才正式出现的。一般被称为科学中心的科学博物馆更强调动手实践,甚至其展品都是可操作或可实现互动的,以此鼓励参观者进行实验和探索。

在美国,第一家科学中心是成立于 1959年的皮涅拉斯郡科学中心,但规模、覆盖地区都比较小。后来在美国的各大城市又相继建立了30余个类似的科技馆,据统计,每年前往这些科技馆参观的人数有2000万人次。在加拿大,1969年多伦多市附近开放的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建筑面积达到4.7万m2,展品共约700套,并对各种基本科学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展品还包括当时最先进的新技术,如激光、计算机等。1962年,伴随着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隆重举办,太平洋科学中心也正式开业,这是美国建立的第一家命名为“科学中心”而不是博物馆的大型科技馆,发展到 1971年,就有 16家新型博物馆(科学中心)馆长联合起来,研究讨论成立一个区别于已有美国博物馆协会(现为美国博物馆联盟)的新协会的可能性。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1973年根据科学中心的特点和需要量身定制的科学技术中心协会(ASTC)正式成立,其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并具有国际组织成员资格。在欧洲,成立了同样性质的科学中心协会ECSITE。在英国,也成立了科学与发现中心协会(ASDC)。

随着各国政府对科学普及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1986年,由国家支持建设的欧洲规模最大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在巴黎开业。随后,英国也建立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立科学中心,紧随其后西班牙、芬兰和丹麦也陆续建立了国立科学中心。

2 对我国科技馆发展与创新的启示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科技馆的发展和历史变迁,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特点:第一,从以“物”为主,到以“人”为本,由最开始的单纯展示,到后期的越来越关注参观者的操作与互动体验;第二,从以“展”为主,到以“教”为源,教育科普功能日益增强。基于这两方面特点,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科技馆未来发展有以下启示。

从博物馆到现代科技馆的出现,在原有收藏、研究、教育作用中,随着科技对现代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科技馆科普教育的职能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科技馆在对青少年科普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方面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科技馆提供的科教内容和方式,大都是一般学校做不到的。大部分科技馆定期都有新技术方面的表演、实验,常设展览项目一般都有详细的说明材料,参观者不需要讲解员就能在馆中随意“漫游”,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展品进行操作和互动。

目前,我国科技馆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还相对较少,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上还存在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如对老年人还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科普活动。自 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7]。这些老年人逐渐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和先进科学技术脱节,大部分也不会再进入相关专业学校继续学习,因此更需要相关机构给他们进行科学方面知识和常识的宣传教育。针对特定人群,科技馆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进行展教。“引进来”一方面是指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其他科技馆精品项目,另一方面是指与社区合作,邀请方便出行的老人来科技馆参加科普活动,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来传递科学知识和常识。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社会重大问题的专题讲座。紧跟社会热点焦点设计易于接受理解的专题展览:科学辟谣、网络诈骗常见“套路”、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解决能源短缺的途径、城市交通的改进等。“走出去”是指加大建设流动科技馆的力度,如科普大篷车。这将是一种今后科技馆发展必然的趋势,其能够作为现有科技馆的一种有益补充,以各社区巡回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形式来进行,通过科技活动、科普展览等活动来服务于社区居民和因各种原因无法来科技馆的人群,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低投入性,弥补当前科技馆建设存在的不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科学技术普及教育的作用[8]。

通过欧美发达国家科技馆的历史变迁,不难看出科技馆所具备的功能日渐丰富,对社会的贡献和自身价值也逐渐得到提升。因此,我国科技馆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不仅需要发扬和坚守以往的一些基本功能,而且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在发展建设中引入创新思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展品设计、科技馆服务模式、教育功能做出创新,带给参观者更新鲜有用的知识与信息,在不断提升科技馆主体功能的同时,引导并激发人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积极探索的兴趣[4]。

猜你喜欢
参观者科技馆展品
和名画“撞衫”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青年文摘(2023年13期)2023-11-16 14:19:30
科技馆一日游
小主人报(2022年18期)2022-11-17 02:19:42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宝藏(2022年5期)2022-08-29 12:37:46
展品被盗了
我在四川科技馆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参观诚毅科技馆
快乐语文(2016年12期)2016-11-07 09: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