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1-08 04:24:57李俊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3期
关键词:垂体中位腺瘤

李俊锋

(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外科,河南 焦作 454191)

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主要因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和部分激素分泌异常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可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3]。侵袭性垂体腺瘤通常因为侵犯肿瘤周围的蝶窦、海绵窦等组织而增加了治疗难度。无论是侵袭性垂体腺瘤,还是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均是其主要的且可能彻底治愈肿瘤的方式,但是由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加,这就对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的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的肝、肾、脑组织中的多肽类物质,与IGF-2同属于IGF家族的主要类型。IGF-1已经被证实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肾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存在高表达,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6-8]。研究[9]证实,IGF-1在垂体腺瘤中也存在高表达,且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关系密切,可能具有促进垂体腺瘤发生侵袭性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促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无论是在正常组织中,还是在肿瘤组织中,均能够促进血管的生成。VEGF被证实在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胃癌等大多数实体瘤中高水平表达,具有促进肿瘤增生和进展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10-12]。本研究主要探讨IGF-1、VEGF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垂体腺瘤的诊断以及侵袭性的预测提供数据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垂体腺瘤患者95例。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18~59岁,中位年龄38岁;病程4个月~5 a,中位病程2.5 a;肿瘤类型:泌乳素腺瘤45例,生长激素腺瘤26例,无功能腺瘤24例;Hardy分级:Ⅰ级15例,Ⅱ级38例,Ⅲ级42例;肿瘤直径7.1~41.7 mm,中位肿瘤直径20.3 mm,无严重内科疾病、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选择同期于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健康对照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40岁。垂体腺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对入组研究情况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血清IGF-1的检测95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和50例健康对照者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以4000 r/min的速度离心,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IGF-1水平,IGF-1抗体及相关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VEGF免疫组化检查及结果判定95例垂体腺瘤患者均于术中取肿瘤组织,然后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VEGF表达水平,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VEGF鼠抗人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等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VEGF免疫组化的结果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出其相对表达量[13]。

2 结果

2.1 垂体腺瘤患者血清IGF-1水平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95例垂体腺瘤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262.57±72.68)μg/L,明显高于50例健康对照者的(89.66±29.6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0,P<0.001)。5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357.64±65.67)μg/L,明显高于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152.37±39.6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16,P<0.001)。

2.1 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VEGF表达的比较5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为647.32±103.18,明显高于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215.87±5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23,P<0.001)。

3 讨论

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主要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临床诊治效果的关键。垂体腺瘤一般会影响部分垂体激素的分泌增加或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脏器功能损伤和代谢紊乱。垂体腺瘤高发于20~35岁人群,会严重影响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生育功能、劳动能力等,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会造成一定影响[14-15]。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通常肿瘤体积小,症状不典型,临床难以发现。侵袭性垂体腺瘤大多会侵犯周围骨质、硬膜,甚至海绵窦、蝶窦等,具有高侵袭性、高术后复发率、低临床治愈率等生物学特性[16]。黎炎锋等[17]的研究证实,IGF-1在垂体腺瘤中存在高表达,且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VEGF同样被证实在垂体腺瘤中存在高表达,且与其侵袭性关系密切[18]。本研究主要探讨IGF-1、VEGF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95例垂体腺瘤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262.57±72.68)μg/L,明显高于50例健康对照者的(89.66±29.60)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0,P<0.001)。5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357.64±65.67)μg/L,明显高于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152.37±39.6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16,P<0.001)。5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为647.32±103.18,明显高于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215.87±5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23,P<0.001)。

综上所述,IGF-1、VEGF在垂体腺瘤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且两者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关系密切,可用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预测。

猜你喜欢
垂体中位腺瘤
Module 4 Which English?
调速器比例阀电气中位自适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电机技术(2021年3期)2021-07-16 05:38:34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真相的力量
中外文摘(2020年13期)2020-08-01 01:07:06
跟踪导练(4)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2015年9期)2015-12-26 07:20:34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