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爱华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三中学 广东广州 511385)
很多农村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总感觉书本中的内容距离他们非常遥远。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并不上心[1]。同时,由于地理的“副科”属性,部分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主科”知识的学习上,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缺乏兴趣。为了唤醒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兴趣,本文对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讨论。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关键。教师在建立兴趣课堂时,首先要让学生对初中地理产生兴趣,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本身对地理内容感到厌烦,那么,在后期的学习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只会让学生更加厌烦地理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而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向学生传播知识[2]。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不乏大量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周围的现象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对初中地理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农村周围雨水的变化,引导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还可以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情景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对话、故事的编排设计,从而让初中地理知识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让地理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讲解“印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西游记》的片段,进行小组表演。通过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取经时,在天竺的所见所闻,从而引出印度的经济、人文、社会及人口。让学生扮演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从而让学生对印度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另外,教师可以提前结合教材内容,对师徒四人的对话进行编辑,提高学生表演的效果和实效性。
上文提到,地理学科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科。初中课本中讲述了气候、资源、国家、社会和农业等内容,仅通过书本进行学习,学生并不能彻底掌握和记忆。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到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国家的领土面积。这种方法虽然是传统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地球仪的使用,能够丰富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将世界浓缩成成学生可见的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构成。教师在教授“非洲气候”时,由于口述的方法无法将非洲场景展示给学生,同时,由于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薄弱,难以通过想象对非洲的气候产生了解。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播放与非洲气候相关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中非洲居民、动物面对不同气候时的行为,更好地掌握非洲气候的特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最大的兴趣,可能是听歌和追星。因此,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构建符合本班学生特色的兴趣课堂[3]。通过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对明星、歌曲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阿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歌手,虽然没有像偶像歌手那般受人追捧,但同样也有很多同学喜欢模仿他的成名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此,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节内容时,教师便可结合歌曲,播放黄土高原的环境风貌,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黄土高坡的独特风景。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它位于我国北方,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同时,加深学生对其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特点的记忆。
总之,初中生无论是思维还是认识,都缺乏一定的正确性和辩证性。因此,教师在构建初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