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卢芳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经验

2020-01-08 01:11朴勇洙张京任慧张皓孙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苍术黄柏瘀血

朴勇洙 张京 任慧 张皓 孙奇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所致的风湿病。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等组织中造成炎性反应及病损,最终发展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形成痛风石和痛风性肾病[1]。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西医治疗痛风主要采取消炎、止痛、促尿酸排泄等方法,但长期西药治疗常常出现诸多副作用。中医治疗痛风安全有效,有极大的发挥空间。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历节病”“脚气”等疾病范畴,《外台秘要·脚气论二十三首》曰:“然此病初得,即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2]这与痛风常从跖趾、足踝开始,后波及膝关节,出现红肿剧痛发病过程极其相似。

卢芳教授为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一、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从医50余载,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著称。卢芳教授坚持辨证与辨病结合的治疗理念,诊疗思路清晰,处方药味精简得当,善于治疗疑难杂病。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颇深,屡起沉疴,尤其是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痰瘀停滞为痛风宿根 卢芳教授认为,痛风患者以男性居多,与其嗜食肥甘厚味、嗜饮酒浆等不良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正如龚廷贤[3]《万病回春》中提到:“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爆……患痛风、恶毒、痈疽者最多。”现代人饮食不节,过度摄入酒肉,导致体内痰浊蕴积。这是因为一方面肉类不易消化,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运化失常;另一方面,肥甘膏粱之品,本身就易生湿邪,二者相互为因,导致痰浊停滞。脾脏主四肢肌肉,脾胃虚弱则痰浊邪气趁虚而入四肢。经络受痰浊之邪痹阻导致运行不畅;或病程日久,血行不利而化生瘀,痰浊与瘀血阻滞,停于四肢关节,经络不通则痛,发为痛风。朱丹溪[4]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云:“痛风者,血受热,自沸腾,后或涉冷水……寒凉外搏,热血得寒……作痛。”卢芳教授结合东北气候特点,认为久居东北极寒之地的痛风患者易受风寒侵袭,寒邪可使沸腾之血凝滞;加之气候寒冷时倾向于摄入高热量食物,饮食不节使脾脏无力运化,产生痰浊,而痰浊之邪易阻滞气机,气机不畅亦可引起瘀血,痰浊瘀血互结则发痛风。《诸病源候论·卷之一·风病诸候上》中也曾提到风寒邪气导致痹证,有云:“风寒之客肌肤……随其虚处而停滞,血气行则迟缓,使机关驰纵。”[5]现代医家江波等[6]亦认为痰浊为痛风发病的病理基础,瘀血阻络是其发展因素,痰瘀互阻则可影响心、脑、肾。卢芳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痛风无症状期及间歇期以痰瘀之象多见,故提出痰瘀停滞为痛风之宿根。

1.2 湿热引发急性期痛风 卢芳教授秉承古籍经典,结合现代实际情况,认为痛风发病与湿热之邪密不可分。湿热日久蓄积体内,痰热瘀互阻于经络,则肢体关节红肿疼痛。湿热之邪一方面外感而来,叶天士[7]《临证指南医案·痹》言:“痹证,每以风寒湿之气杂感主治……暑外加之湿热……外来之邪着于经络。”外来湿热之邪困阻肢体经络易致痹证。另一方面湿热从内化生,这与现代人生活习惯不良关系密切。饮酒是年轻男性常有的饮食习惯,加上食用辛辣、膏粱之物,这些因素都会助湿化热,易致湿热困阻,因此近年来痛风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卢芳教授认为湿邪加重痰浊,热邪炼液为痰,灼血成瘀,湿热正是痰瘀互结之根,并且热邪迫使气血妄行,使原本被痰瘀阻滞的经络更不通畅,故见关节红肿热痛。

综上所述,卢芳教授认为湿热是导致肢体关节红肿痛、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痰瘀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

2 针对病机,立法选方

范冠杰教授认为痛风发病机理为湿热痹阻,治疗上以清热利湿为主[8]。孙维峰教授认为,痰瘀导致湿热痹阻是痛风急性期的发病机理,治疗上应以清湿利热、祛风湿通络止痛为主[9]。国医大师徐经世治疗痛风选择分期分型论治,急性期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缓解期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法[10]。卢芳教授分析认为,湿热不祛则无法缓解患者病痛,痰瘀不除则无法达到治病求本,故治疗上应综合运用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痛风发作期运用清热利湿之法尤为必要,但祛除痰瘀则需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故选用丹溪痛风方治疗。

丹溪痛风方出自 《丹溪心法·卷四·痛风》:“治上中下疼痛。 南星(姜制),苍术(泔浸),黄柏(酒炒),各二两;川芎(一两),白芷(半两),神曲(炒,半两),桃仁(半两),威灵仙(酒拌,三钱),羌活(三钱,走骨节),防己(半两,下行),桂枝(三钱,行臂),红花(酒洗,一钱半),草龙胆(半钱,下行)。上为末,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11]《医方集解》对此方评价为:“此治痛风之通剂也。”[12]运用苦寒之味清热利湿配伍辛温之味,既可行气燥湿化痰,又防止寒凉伤脾胃,加之活血化瘀之品,使瘀血祛而痹痛自除,此方具有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曹洪欣教授切中其湿热、痰瘀互阻的病机,运用此方治疗痛风、五脏痹、燥痹,均有良好疗效[13]。

3 辨证施治

3.1 对丹溪痛风方的独特解读 卢芳教授阅读古籍发现,方中黄柏、苍术、南星用量最多,其中黄柏、苍术为清利湿热之要药;龙胆与黄柏性味苦寒,同属肾、膀胱经,龙胆助黄柏清热燥湿之效;苍术与神曲性味辛温,同属脾胃经,神曲助苍术健脾和胃之功;川芎、白芷、威灵仙、羌活、防己、南星、桂枝多数性味辛温,均可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止痹痛;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全方优势在于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因素所致的痛风。临证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减:若患者热邪明显,则可增加黄柏、龙胆等清热利湿之品用量,酌情减桂枝、白芷、羌活等辛温之品的用量;若患者寒邪明显,则可增加桂枝、羌活、姜黄等温经通络之品用量,酌情减黄柏、苍术、龙胆等清热利湿之品用量;痰浊较明显者,可酌情加陈皮、生白术、白芥子、半夏等祛痰化浊之品;瘀血较明显者,可酌情增加桃仁、红花等通络止痛之品用量;若病在上者,则选用桂枝、羌活、姜黄循经上行;病在下者,则选用防己、龙胆、川牛膝引经下行,威灵仙则上下均可通行。

3.2 丹溪痛风方与经典方剂合用 通过方义分析可知,丹溪痛风方可治湿热、瘀血、痰湿等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痛风,故治疗时常与其他经典方剂合用。例如与吴鞠通三石汤结合运用,治疗汗出多、口渴、身热、小便短赤、大便稀溏臭秽等湿热症状突出的痛风患者,取三石汤方中的石膏、滑石、寒水石助苍术、黄柏清热利湿、利其小便之效,又避免诸多苦燥之品伤阴。部分瘀血较明显的患者关节刺痛明显,且夜间疼痛较重,痛处皮温不高,观其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亦可与清代王清任之身痛逐瘀汤结合运用,两方共有药物桃仁、红花、羌活、川芎,运用时可增加桃仁、红花的用量,臣以当归、牛膝,起到止痛养血、引血下行之效,加之地龙可通久瘀经络之瘀血,瘀血较重者亦可加入三棱、莪术、水蛭等破血逐瘀之品。部分患者肢体关节水肿明显,有酸重感,舌苔白腻,脉濡,可增加苍术用量,再加入萆薢、土茯苓、泽泻、生薏苡仁、半夏、陈皮、厚朴、白芥子等除湿化痰之品。

3.3 丹溪痛风方与自创方剂合并 卢芳教授勤研古籍经典又能做到通权达变,自创方剂“四藤二龙汤”,由忍冬藤、络石藤、鸡血藤、雷公藤、穿山龙、地龙组成,具有祛风通络、通痹止痛、清热利湿之功,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虽西医病名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但同属风湿免疫性疾病,同归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且都具有关节疼痛症状,中医病因病机都具有湿热、瘀血、痰湿合而致病的特点,故卢芳教授治疗痛风时亦常采用四藤二龙汤与丹溪痛风方合方。方中忍冬藤、络石藤可凉血祛风、通利关节;鸡血藤补血活络舒筋;雷公藤可解络中之毒、通络之癖;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地龙力专,善走血分,通瘀滞之血脉、透骨搜风剔邪[14]。丹溪痛风方与四藤二龙汤合方,适用于治疗患病日久又处于急性发作期、关节痛甚的痛风患者。丹溪痛风方虽治多种病邪,但其通络效力不够,故卢芳教授治疗久病患者注重通络之法,藤类药物生长四面通达的特性与经络在肢体中四面通达之性相似,故运用藤类药物疏通经络。

4 病案举例

患者赵某,男性,47岁,2019年8月10日初诊。主诉:间断右膝盖及足跖趾关节肿痛4年余,加重1周。现病史:右膝盖及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痛处红肿明显,且夜间疼痛较重,右手腕部肿痛,肩关节时有疼痛,曾口服秋水仙碱1片/次,3次/日,疗效明显。 1周前饮酒并食用大量海鲜后症状复发,服用秋水仙碱乏效,遂前来就诊。现纳差,胃脘胀满不舒,易困倦乏力,睡眠尚可,小便色黄,大便时干时稀,一二日一行,气味臭秽。舌质暗,舌上有点刺,色红,苔黄腻,脉濡数。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有饮酒史10余年。辅助检查:血尿酸:688μmol·L-1。 中医诊断:痹证(湿热蕴结、痰瘀互阻证);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治宜清热利湿、祛痰化瘀。处方:黄柏20g,苍术20g,胆南星15g,桂枝15g,威灵仙20g,龙胆草20g,神曲20g,虎杖25g,厚朴30g,川芎40g,桃仁20g,红花10g,地龙10g,络石藤15g,忍冬藤15g。共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9年8月24日复诊。服用上方14剂后,关节红肿疼痛处明显减轻,夜间已无关节疼痛症状,尚感胃脘胀满,小便色淡黄,大便略稀,一日三四次,舌质不紫,舌上点刺颜色变淡,苔白腻,脉濡。原方去地龙,加芡实15g、茯苓30g,继服14剂。2周后症状均消失,嘱其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以防复发。

按语:该患者为中年男性,主因“间断右膝盖及足跖趾关节肿痛4年余,加重1周”前来就诊。湿热之邪滞留局部关节,故关节红肿疼痛明显,且夜间疼痛较重;病程较长,舌质暗,说明瘀血阻络;脾虚不运,痰浊阻滞中焦,则纳差,胃脘胀满不舒,易困倦乏力。四诊合参,辨为湿热蕴结、痰瘀互阻证。治疗选用丹溪痛风方与四藤二龙汤化裁。方中黄柏、苍术、龙胆草、虎杖、川芎、威灵仙、络石藤、忍冬藤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厚朴、神曲、胆南星燥湿化痰、行气除满;桃仁、红花、地龙活血祛瘀;桂枝通行一身阳气。全方既可清利湿热又可祛除痰浊瘀血之邪,全身经络畅通则痹痛自除。患者自述服用1周后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已无关节疼痛症状,且无困倦乏力症状,复诊时舌质不紫,舌上点刺颜色变淡,故去地龙,使地龙之效点到即止。仍有胃脘胀满,大便稀,加芡实、茯苓助脾运湿、行气除胀。三诊时患者症状均无,故嘱患者注意饮食,预防复发。

5 结语

国医大师卢芳教授善于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效果显著。卢芳教授认为痛风病位在关节,湿热是导致肢体关节红肿痛、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痰瘀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临床上以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法为主,传承了丹溪治疗痛风的思想。临证时运用丹溪痛风方加减治疗痛风,此方具有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无论是痛风无症状期还是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均可运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卢芳教授应用此方还有独创新颖之处,常结合经典方剂三石汤治疗汗出多、口渴、身热、小便短赤、大便稀溏臭秽等湿热症状突出的痛风患者;结合经典方剂身痛逐瘀汤治疗关节刺痛明显,且夜间疼痛较重,痛处皮温不高,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瘀血较明显的痛风患者;结合自创四藤二龙汤治疗患病日久又处于急性发作期、关节痛甚的痛风患者,取四藤二龙汤舒筋活络之效,而避免单纯运用活血化瘀之品伤血动血之弊,为中医药治疗痛风带来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苍术黄柏瘀血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关黄柏及川黄柏差异性研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HPLC测定苍术中的3种成分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一碗苍术饮,整夏都安康
美丽的黄柏山
一包中草药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