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园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冠心病可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负性情绪,而不良情绪已严重影响患者病情,导致病情加重[1]。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临床积极予以有效干预,现分析如下。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并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已排除意识不清、严重脏器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其中,有41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年龄38~85岁,平均(46.15±3.72)岁;40例心绞痛,28例心律失常,11例心肌梗死,7例心力衰竭。
(1)对采取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予以专业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每份量表、调查问卷的性质、内容,以正确指导患者填写量表及问卷。(2)通过基础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问卷等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测评。
分析、总结SAS、SDS评分及SCL评分结果。SAS评分、SDS评分、SCL评分随分值升高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P<0.05表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本组86例冠心病患者中,56例焦虑(65.12%),21例抑郁(24.42%),9例焦虑兼抑郁(10.47%)。
本组86例患者中,41例男性中32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45例女性中35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24例年龄50岁及以下患者中21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31例51-69岁患者中23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31例70岁及以上患者中23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65例已婚患者中47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21例离婚或其他状态患者中20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57例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患者中41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29例既往健康状况较差患者中26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62例重度积极应对患者中47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24例轻度积极应对患者中20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70例社会支持良好患者中53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14例社会支持较差患者中16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56例经济状况良好患者中41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30例经济状况较差患者中26例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综上,离婚或丧偶、既往疾病史、积极应对冠心病、社会支持少、经济收入低可引发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等所致,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发展。受病程迁延不愈、病情反复、并发症、长期用药及社会及家庭压力所致,多数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负性情绪。有研究证实,焦虑、抑郁已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伴焦虑患者可在未剧烈运动情况下出现心跳异常、肌肉紧张、心悸等症状,使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而冠心病伴发抑郁患者可突发心源性死亡。此外,焦虑、抑郁还可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严重影响预后效果。本文研究中,86例冠心病患者中,62例焦虑(72.09%),53例抑郁(61.63%),25例焦虑兼抑郁(29.07%)。由此可见,冠心病患者较易伴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基于影响因素基础上予以适当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显示,离婚或丧偶、既往疾病史、积极应对冠心病、社会支持少、经济收入低可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针对以上影响因素,临床应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知识及家人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性,并针对经济状况不佳患者给予社会支持,以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应高度患者个人情况、既往病史、积极应对冠心病的情况及社会支持情况、经济情况等,以免加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