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
慢性心衰是由心肌梗死、高血压、炎症等病因所引发的心脏结构或心功能异常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将导致心脏射血能力受损、心功能衰竭[1]。现阶段,对于慢性心衰西医主要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联合治疗,但用药周期长、药物不良反应多;中医认为慢性心衰病位在心,同时与肺、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主张温补寓通,补通兼施的治疗原则[2]。基于此,本研究给予慢性心衰患者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旨在分析对其心功能及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2.73±3.84)岁;病程1 ~6年,平均病程(3.26±0.87)年;合并高血压18例次,糖尿病20例次,高血脂13例次。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3.08±3.1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4±0.79)年;合并高血压16例次,糖尿病22例次,高血脂15例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版)》[3]中关于慢性心衰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中阳虚水泛兼血瘀证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7 d内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可耐受本次治疗;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其他系统严重感染疾病者;无法配合服药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接受生活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螺内酯(杭州万邦天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190),20 mg/片,1片/次,qd;厄贝沙坦(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6),75 mg/片,2片/次,qd;比索洛尔(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32),2.5 mg/片,1片/次,qd;呋塞米(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44),20 mg/片,2片/次,qd;地高辛(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316),0.25 mg/片,0.5片/次,qd。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如下:枳壳、甘草、柴胡各6 g,生地黄、制附子、生姜各9 g,牛膝、桔梗、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白芍药各12 g,茯苓、川芎、白术各15 g。将上述组方用水煎熬取汁300 mL,分别于早晚服用,150 mL/次,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
1.5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判定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较治疗前提高2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缓解,心功能未改善。②使用超声设备测定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各指标情况,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于治疗28 d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后留取上层血浆,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浆NT-pro BNP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 BNP水平比较(表2) 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 BNP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 BNP 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LVEDD/mm LVESD/mm LVEF/% 血浆NT-pro BNP/(ng·L-1)观察组 45 56.37±7.59 42.76±8.02 53.78±6.53 478.65±102.13对照组 45 62.38±7.24 54.26±8.17 40.69±6.22 622.75±99.48 t值 3.844 6.738 9.737 6.780 P值 <0.05 <0.05 <0.05 <0.05
慢性心衰是以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西医治疗慢性心衰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需要患者长时间服药,而长期服用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将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转归[6-7]。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在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时改善其心功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祖国医学将慢性心衰归结为“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黄帝内经》记载:“不得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认为病机在于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为心衰发展的基本要素,并夹杂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而标实则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变化造成影响。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大多病程较长,出现心肾阳虚等症状;全身血脉运行由心气推动,但心阳虚则造成血气运行无力,随着病情的发展形成瘀;全身水液代谢由肾阳推动,肾阳虚则造成水液代谢无力[8]。因此,在治疗时需心肾同治,采用活血利水、益气温阳之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LVEF水平较高,LVEDD、LVESD及血浆NT-pro BNP水平均较低,表明采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心衰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原因可知真武汤是治疗阳虚水泛、温阳利水的基础组方,组方中附子可壮阳补肾、化气行水;茯苓可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二者联合使用有助于利水消肿。白芍利水气,同时可融合附子的刚燥;生姜性微温,味辛,可温中健脾。血府逐瘀汤中配伍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等活血药物,组方中牛膝可引瘀血下行;柴胡理气升阳;桔梗可载药上行;与枳壳合用可调气行血。生地黄可凉血祛瘀;甘草调和诸药药性,达到活血祛瘀的目的。两方联合可达标本兼治、心肾同治之功,同时还可消除瘀血、复得阳气[9]。血浆NT-pro BNP是由心肌合成及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其释放量与心室压力及容积呈正比,且与左心功能异常也存在密切联系,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延缓心室重建,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延缓慢性心衰疾病进程[10]。
综上所述,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NT-pro BNP水平,利于改善其左心功能,延缓疾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