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老年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2020-01-08 05:57王忠颖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吡嗪酰胺氧氟沙星

王忠颖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肺结核发病率在不断上升[1]。老年患者因自身机能下降,加之大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在开展抗结核治疗工作中,易引起血药浓度升高,导致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致使其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对此,临床上还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保障治疗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应用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老年性肺结核,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25±1.23)岁。观察组男35例,女14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9.01±1.1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入选标准:与肺结核临床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2],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无严重心、肺、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无药物过敏史;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依从性较好;患者与其家属均知情且支持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吡嗪酰胺(江苏华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469)0.5 g,3次/d,利福平(汕头市时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614)0.45 g,1次/d,乙胺丁醇(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0917)0.75 g,1次/d,异烟肼(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32)0.3 g,1次/d;观察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09)0.4 g,1次/d,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用药方式及剂量与对照组相同。治疗2个月后,两组分别停用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其他药物持续服用4个月,总疗程总计6个月。治疗期间,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处理无效,则退组换用其他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痰菌转阴情况。细胞学痰菌阴阳性判断标准[3]:持续2个月痰菌为阴性,并不再复阳,即为阴转。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病变吸收状况,临床判定标准[4],显著吸收:病灶吸收等于或大于原病灶的1/2;一般吸收:病灶吸收小于1/2并大于1/3;无变化:吸收不到1/3原病灶;恶化:病灶变大至原病灶1/3及以上。吸收总有效率=(一般吸收+显著吸收)例数/总例数×100%。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痰菌转阴情况比较(表1) 治疗3个月后,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痰菌转阴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痰菌转阴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病变吸收状况比较(表2)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病变总吸收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表3)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病变吸收状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肺结核为结核分枝杆菌所引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损伤多脏器,以肺部受损形成肺结核较为常见[5]。该病基础病理特征为干酪样坏死、渗出、增生性组织反应,易形成空洞。如果诊断较为及时,且予以有效治疗,大多可痊愈。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与手术方式来治疗该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用到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其中,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皆存在肝毒性,而吡嗪酰胺的肝毒性相较于后两者更强,将这3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肺结核,则会对患者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6]。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均能引起肠道反应,联合应用则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此外,吡嗪酰胺还会引发关节痛、高尿酸血症等,有关研究表示,使用吡嗪酰胺后,关节痛的发生率约8.89%,血尿酸提高93.3%[7-8]。因此,在治疗老年性肺结核时,应选择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有效性较强的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左氧氟沙星为高效、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其抗结核效果较为显著。左氧氟沙星药物作用原理为通过与结核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相互反应,对DNA旋转酶起到抑制作用,进而阻止细胞DNA的合成与复制,起到较好的抗菌效果[9]。左氧氟沙星于呼吸道黏膜与肺组织中具有储积性,当浓度大于抑菌最小浓度时,会渗入到巨细胞中,因此,无论是在细胞外还是细胞内均可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其突变耐药率为1/107~1/106,和其他抗结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性,并能进行协同作用。左氧氟沙星临床效果和吡嗪酰胺基本相当,但相比于后者,前者的毒副作用较弱。有关报道表示[10],左氧氟沙星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77%,通常为头晕、皮疹、头痛、肠道反应等。现阶段左氧氟沙星已被广泛应用于肺结核临床治疗工作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而将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又提供了新方案,为耐药性较差、复治患者带来了福音。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痰菌转阴,有助于患者较快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性肺结核中,将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用药,可有效提高痰菌转阴率,提升患者病变吸收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吡嗪酰胺氧氟沙星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相关基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吡嗪酰胺敏感性检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双酰胺类杀虫剂及其应用市场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前景
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高温大曲中吡嗪类化合物GC-MS检测方法的研究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