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春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超声诊断科 江苏 南京 211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超技术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无创检查方式之一,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准确将患者的血管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显示[1]。本次研究就取8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展开分析,阐述如下:
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1月间治疗的8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数40、40,年龄范围35~88岁,平均(60.89±8.28)岁,原发疾病:20例骨科疾病,28例呼吸疾病,32例外科疾病。
纳入标准:(1)纳入研究的患者双侧下肢有发病征象,即为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积极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协议书,得到医院伦理会的同意;(3)无严重的意识及精神障碍。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患者;(2)中途失访患者;(3)合并相关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指导患者仰卧位,自患者足部浅静脉位置注射造影剂(40~50ml),之后在其近心端用压脉带,若患者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就需及时对做出定性及定位。
彩色多普勒超声:设置线阵探头频率为7~10MHz,指导其取仰卧位,沿血管走行方向依次检查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及胫前静脉,连续扫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同时需要配合血管按压,进一步检测患者的管腔是否被按压闭合,进而观察患者的管腔、管壁及周围结构,对其血栓部位、栓塞程度进行记录。另外,再次取患者俯卧位,指导其伸直 腿,进一步检测其腘动脉、胫后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股总静脉血栓患者需要使用低频率探头,探查路径为自患者的静脉转至下腔静脉。血管过深、下肢过粗的患者需要借助高频探头,显示深静脉欠佳的患者可转换成为低探头频率或者是凸阵探头,最终记录相关数据即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1)静脉血管不能够被按压闭合;(2)管腔内有明显的实质性回声;(3)血栓部位的血流充盈情况明显缺损。
①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率=真阳性例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例数×100%;②灵敏度、特异度: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a/a+b),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d/c+d);③静脉血管内径超声结果:主要包括双侧股总静脉(CFV)、股浅静脉(SFV)、内侧腓肠静脉(MGV)、胫周围静脉近端(PTV)以及腘静脉(POV)等指标;④下肢静脉血流情况:主要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阻力指数等。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包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以表所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7.50%。
表 评定诊断符合率(n,%)
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10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患者的双侧股总静脉为(12.40±1.35)mm、股 浅 静 脉 为(7.60±1.27)mm、内侧腓肠静脉为(4.36±0.58)mm、胫周围静脉近端为(2.99±0.72)mm、腘静脉为(5.96±1.26)mm。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45.60±9.75)cm/s,舒张末期流速为(9.69±2.46)cm/s,阻力指数为(1.85±0.36)ri。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上俗称为B超,可用于诊断和检查全身各脏器,尤其是在心脏、腹部及肢体血管检查中十分的适用,且无创伤性,可对人体内的血流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进而明显分析血管狭窄、返流与分流情况[2]。其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患者的静脉血管扩张及管腔内阻塞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针对血流流速及频谱异常变化可细致观察,进而确定血栓大小、位置以及范围,进一步为治疗该项提供可靠的相关参数。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具有明显的特点[3]:①血栓形成部位的急性期具有十分明显的静脉管径扩张现象,且回声较低,或者部分患者基本无回声;亚急性期与慢性期静脉管径回缩的扩张不明显,回声较强,管腔内有十分密集的实性低回声急性充填。②静脉栓塞部位的管腔内径显示正常,部分患者逐渐增宽,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够将其压迫。③CDFI的主要表现是管腔边缘或者中央呈现明显的细条状血流信号,且局部明显断流,呈现一定的轨道状,且完全堵塞的患者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
综合上述研究数据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能清晰观察患者血管内血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