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梦妮,董 鹏,余 鹏
(海军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装备经济系,武汉 430033)
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是指在当前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后方仓库作为承担我军物资储存、周转和战时支援保障任务的重要组织机构,为部队提供战斗力的后勤保障能力以及为备战打仗所承担的各项支撑职能。所谓的能力评估是对后方仓库管理保障全过程的科学验证,其管理保障能力的大小,直接体现军队的战斗力强弱以及军事潜力的大小,事关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大局[1]。
在新体制下,后方仓库所处的地位,所应该发挥的职能,以及运行机制都会有所调整,如何有效发挥后方仓库的最大能力,提高后方仓库的保障能力,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为真实了解后方仓库的管理现状和保障能力,摸准后方仓库实际保障的基本情况,对后方仓库的管理保障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必不可少。通过对后方仓库的管理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准确了解后方仓库的管理保障能力,对其进行评级分类,帮助决策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发挥后方仓库在现代联勤保障体制下应有的作用[2]。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各后方仓库的建设情况衡量分析,确定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水平。综合各类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后方部队仓库与地方仓库的最大差别在于,地方仓库是以盈利为目的,重点考虑如何以最低投入获取最大效益,并同时保持客户满意度和回头率;而部队仓库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作战、提供后勤保障,是为作战打赢做准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为部队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而且,地方仓库的运营有成本限制,相对来说部队仓库的资金更加灵活自由,受到限制较小,能在标准范围之内为部队战斗力提高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因此,相较于地方仓库,无法用作用量大小或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且部队后方仓库需要增加一类战备建设方面的指标,才能更加完整地评价一个仓库的管理保障能力。
在对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3]:
1.1.1 服务作战原则
从仓库建设角度,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注重从设施设备建设使用角度,系统梳理影响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的指标,力争通过评估客观反映后方仓库现有设施设备保障能力状况,为下一步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1.1.2 系统全面性原则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能全面系统地评价各类型后方仓库,若只是覆盖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果。同时,各指标不能是简单堆砌,或具有较强相关性,结构应合理,协调统一,综合考虑各因素协同作用对仓库能力的影响,以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估结论。
1.1.3 清晰简练性原则
影响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应着重挑选对其影响大、易区分、含义明确的因素来构建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评估者能快速准确实施评估,应删掉程序冗杂、模糊不清的指标,剔除管理性、业务性因素,既能方便评估,也能清晰明了反映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的差异。
1.1.4 实用性原则
指标构建应以现有标准规范为依据,广泛汲取战备工程规划建设等新的实践成果,充分考虑联勤保障体制改革因素,力求前瞻实用。指标体系最终是为后方仓库而构建的,各指标应易于理解,数据计算所需资料应能方便收集和整理计算。同时,能用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模型来进行评估,能推广至联勤保障改革后的仓库体系,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和评估价值。
1.1.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定量指标能客观、公正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衡量概括,将仓库的规模、容量、基本业务的实施情况量化表示,有数据做支持,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但有一些无法量化的重要指标如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机械化建设情况等无法舍弃,融合了专家的主观判断,能从专业角度评估,增强了指标的阅读性和综合性。
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建设一般包括基本业务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和战备建设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类文献资料以及后方仓库相关规定,将后方仓库的管理保障能力分为5 个部分,即基本业务、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安全工作和战备建设,将这5 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再将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二级指标,构成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如下页表1 所示[4]。
通过分析上述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许多因素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为实现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借助SPSS 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它进行处理。
主成分分析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将多个互相关联的指标重新组合,形成若干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新形成的指标能概括旧指标,同时避免了因指标间互相影响对最后的评估结果产生的误差。在主成分分析法中,首先通过计算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删除相关系数较大的评价指标,以此来消除指标之间的重复,简化评估指标体系。而后计算指标的特征值,剔除对主成分贡献率小的指标,得出最后的指标体系[5]。
表1 原始指标体系
选取了x1、x2、x3、x4和x55 个样本仓库的基本数据,得出如下的评估值矩阵。
为了消除不同指标由于数量级和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对各个样本进行标准变换,即用Z-score法:xij为第i 个样本对应第j 个指标的评价值。在此指标体系中,任务处理速度和事故损失率为负向指标,将负向指标变化为相反数之后按同样方法处理。
经过变换之后,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
从下页表3 看出,物资投送精准率和领物单位满意度、业务水平和专门业务培训率、机械化率和机械设备完好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5、0.982,说明这三对指标两两之间相关性很强,为简化指标体系,同时综合考虑指标之间的互相包含以及影响程度,删除领物单位满意度、专门业务培训率和机械设备完好率3 个指标[6]。
剔除3 个重复指标后,将剩余的23 个指标根据雅可比方法求出特征方程的特征值j 以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并将特征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序,选择特征值大于1 的所有主成分,见55 页表4,根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4 个主成分即能代表样本仓库100%的信息,下页表5 是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及主成分权重。
表2 样本仓库各指标初始值
表3 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分析表5,删除对4 个主成分贡献率都较小的指标。库存量、物资收发量、队伍建设、安全预案全面性、设备利用率对4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都小于0.5,表明对最后的评估结果影响不大,删除之后不会影响最终结果。于是,得出最终的包含5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如56页图1 所示。
表4 主成分矩阵
表5 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图1 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对于设计出的指标体系只有经过检验合格可行才能加以运用推广,而信度与效度就像通俗的“两斤白糖”的关系,只有检验出数量是两斤、物质确实是白糖,才证明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通用性。信度也称稳定性或一致性,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客观事物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说明事物的可靠性,故信度也称为可靠性。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测量结果是否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指是否能有效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而反应真实情况。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检测工具所测量的结果与所测定的现象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即检验测定工具的准确性、真实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测量目的,即测了什么,二是真实程度和精确度,即测的程度。信度与效度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分析检验结果,若信度未达到相应标准,可适当删除一定量指标,筛选方法可通过“删除该项后的Cronbach α”来实现。如删除该项后的Cronbach α 大于初始结果,则表明删除该项指标对整体信度有提升。要充分认识到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提高信度之后应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测量,尽量减少系统误差带来的测量误差。
信度检验是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的一种方法,一般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表示信度高低。将指标体系对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的重要性设计成问卷调查表发放给18 位专家,0~10 评分,分值越高,表明重要性越强,将收回的调查表借助SPSS 进行分析,得出Cronbach 系数,一般认为0.7~0.8 之间表示信度相当好。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Cronbach 为0.796,表明该指标体系的信度很好[7]。
表6 Cronbach α 结果
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准确测出所需测量事物的程度,在本文中即该指标体系能准确衡量样本仓库管理保障能力的程度,它直接影响整个研究的价值意义。
效度主要包括准则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由于本文的指标体系属于首创,暂不考虑准则效度;前文所示的方法是根据指标的相关系数以及对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来确定的,4 个主成分已代表了几乎全部信息,证明该指标体系具有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用效度公式表达[8]:
表7 各评价指标内容效度
n 为被调查专家数,ne为对指标体系满意人数,根据18 名专家的反馈意见,得出如表7 结果。
从表7 可以看出,所有指标的内容效度比值都在0.5 以上,其中约有78%指标的比值在0.6 以上,说明该指标体系有较高的效度。
本文根据后方仓库自身的特点和职能,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原始的后方仓库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剔除相关系数较高的指标,并将对主成分贡献率低的指标删除,得出最终包含5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其可行性,完成了对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研究,构建了内容全面,结构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后方仓库管理保障能力的评估具有创新和借鉴意义,为加强后方仓库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