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琳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合作交流,发
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四字词语,了解词语含义。能够把词语所表现的品质和对应人物联系在一起。
3.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加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4.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把握单元主旨
刚刚结束的第七单元的学习让我们体验到“家国情怀”的热血沸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再一次感受拥有“家国大义”人们的风采。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板块: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总结概括方法
1.引导学生交流,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直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难点任务。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结合第四单元和本单元的学习,
小组讨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例如课文:_________
(3)我的总结:_________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不断交流、思考、碰撞、修正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与把握,在记录的过程中,明确知识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学生对于梳理的内容分小组进行
交流。
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梳理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借助文章题目;
(2)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3)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
(4)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
……
自由阅读书中“学习伙伴”的对话,对比梳理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在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后,与书中给出的方法进行对比,不仅印证了所总结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增强了学习信心。)
4.实践运用:用总结的方法概括文章《朱自清饿死不食救济粮》的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不管用哪种方
法,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全文讲了什么是基础。所以大家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得很准确。也正是因为读懂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对有民族大义精神的先辈就更多了一份敬仰之情。希望以后再读文章时,大家可以用上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练习篇目的补充,既是对已经掌握知识的巩固练习,又为学生补充了人文篇目的拓展,在“家国大义”的人文关怀下,习得方法,坚固信念。)
三、词句段运用,体会家国大义
1.学习词语,体悟品质。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词语,做到读准字音,并指名反馈。
(2)再读词语,有不懂的词语查找工具书了解含义。
(3)运用词语填空,并简要讲述人物故事。
( )的周恩來 ( )的岳飞
( )的李大钊 ( )的邓世昌
( )的江姐 ( )的“逆行者”
( )的徐有功 ( )的包公
( )的海瑞
(4)引导交流:类似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些词语可以形容课文中学过的哪些人?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具有这样的品质?
(设计意图:对于此板块词语的理解,意在让学生经历从表意到本质的认识过程。通过查找工具书,让学生对于这些词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联系文中学习过的人物,则更能体会到这些词语所承载的精神。接下来的拓展部分,既有对人物的拓展,又有对词语的拓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词语的意思。)
2.学用不同句式表达。
(1)小组讨论交流,两组句子的形式和作用的异同。
(2)采用多种形式读两组句
子,如同桌对比读、男女生对比读、师生对比读,感受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发现是学习的秘诀。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反问句的特点和作用。在对比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反问句形成直观的认识,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读,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表达效果。)
(3)尝试运用,练习情境表达:用反问句和陈述句分别提醒小明和自己收到礼物的惊喜,并说说这两种提示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对于本单元中的人物,尝试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他们
的敬仰之情。
小结:同学们刚刚对课文中
人物的赞美,让我感受到同学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但是想提醒同学们,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虽然强烈,但是也要注意使用的场合,要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语气最合适。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重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弄清表达对象和表达意图,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不要机械地套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规律。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关联的练习设计,既是对此项内容的巩固练习,又是对单元主题的再次强化。)
四、日积月累,品悟送别诗情
1.理解诗题,介绍作者。
2.练读古诗,读通,读顺,读流利。
3.自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小组合作交流,在古诗中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此板块的设计,
主要体现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设计过程。首先通过表面含义的理解,了解古诗的意思,再从古诗中的景物入手,与作者的情感相关联,来体会作者的感情。)
5.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古诗,体会离别难舍之情。
6.拓展诵读送别诗:《赠汪
伦》《山中送别》《重别周尚书》。
7.创设情境,积累运用。
出示,引导古诗名句情境填空:
你的知己好友王晨转学到别的城市,分别时你用“ ”这句诗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面对陌生环境,王晨有些担心,你用《别董大》中的“ , ”这句诗来鼓励和劝慰他。
(设计意图:学好语文,重在得法。此板块的设计突出体现了“日积月累”环节的作用。从熟读成诵到拓展积累运用,是学习古诗的重要过程,也是丰厚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小结:“语文园地”的学习是
积累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知识
的过程,相信坚持认真、用心的学习态度,就像这个单元里我们认识的那些人一样,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