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昭
原定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夺冠》,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再延期,终在8个月后的国庆节前一周上映。作为让全国观众期待了大半年的电影,一上映就成为现象级作品,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除去影片主创团队与电影类型自身的话题性,刻在中国人灵魂烙印中的女排精神与当下现实的冲突和交集,成就了这部疫情后上映仅两天,票房就过亿元的国产电影。回暖了电影市场的同时,更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女排精神乃至民族意识的深入思考。作为一个教育人,我除了被影片内容所感动外,更对电影中历任女排主教练对队员的训练方式和管理理念颇为感慨。
“我18岁把你招进国家队,对你训练这么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
这句话,是1981年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决胜局时,时任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对作为队员的郞平说的话。听着熟不熟悉?像不像家长和老师常对学生说的“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培养)大,就是为了你将来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袁伟民教练的观点和动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日之间的排球对决并不只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刚刚宣布改革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一次综合国力的展示,一场意义非凡的外交,一次沉稳有力的发声……那是打给全中國人民的一剂强心针。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袁伟民教练的这句“都是为了今天”所承载的,是一个中华儿女的报国心和使命感。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以40年后的今天为时代背景,再看这句话,难免会觉得有些强权和功利,自然,也再不会有主教练说出这样的话。但是,以同样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表达的家长和教师在今天却仍不少见。
为师者当懂:时代已不是那个时代,少年也早已不是那些少年。
“只要能让你们拿冠军,要我做什么都可以。”
这句话,是后来继任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给队员们当陪练时说出的肺腑之言。
殷殷期望,拳拳赤心。陈教练的全情投入、无私忘我,在这17个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这样的后勤保障,才让女排姑娘们毫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地拼搏在体育赛场。这句话,是那个时代甘为摆渡人的奉献者能够发出的最强音!
但遗憾的是,这种表述,在今天的家长和教师口中,依然能够经常听到。还是那份殷切,还是那种担当,只不过把这句话中的“拿冠军”,换成了“考大学”“好工作”……或其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期望。这是“道德绑架”,更是一种以爱为名的胁迫和掠夺。
为师者当懂:时代已不是那个时代,你也曾经是那个被迫的少年。
“排球是我们的工作,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希望我的队员将来不只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还是一个优秀的人。”
这一句,出自带领中国女排再创辉煌的主教练郞平。除了这句以外,还有“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还有“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们在一起”,还有“如果我不打了,以后回想这个决定,肯定会后悔,我不想让80岁的自己后悔……”
当然,还有那句“你为什么打排球?”
是啊,为什么?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
为师者当懂:时代已不是那个时代,有些事,得让那个少年,自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