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策略探究

2020-01-07 00:50王红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2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数学策略

王红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以学定教”其实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2-087-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educ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students' abilities,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Teaching by learning" is actually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not only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but also makes students' classrooms more colorful,there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students' skill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by learning;Strategy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模式也比较固化,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减少很多的学习压力,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遇到的问题中。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1.尊重学生

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让每堂课都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对所处的环境也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及遗传因素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存在着各种何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但不等于老师要做甩手掌柜,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引导,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境时,耐心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会出现错误,那么出现问题不可怕,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耐心引导思考原因所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班里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在课堂上会有很多问题,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互动、同学们在课堂上有一个轻松的状态,这才算是一堂精彩的数学课。教师与学生应更多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缩小彼此距离,对有关数学问题进行相互讨论,进行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相结合,了解学生不懂之处,并耐心讲解,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体现在科学安排课堂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比如,在《面积》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应该考虑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具象性思维比较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多观察具体事物,然后让学生学习面积知识。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然后提出“黑板面和国旗面哪个面积比较大”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了教学,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

2.生活化教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是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陶先生的学前教育理念充满了教学生活化的概念,生活化的教育可以将生活与知识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进而学生能够在探索生活与科学的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枯燥固定的知识变得多元化和趣味化,丰富的生活化案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科学领域深入探究的浓厚兴趣。所以幼儿在学习时,需要老师在结合日常生活中经验,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此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阶段的数学与生活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学生学到的很多数学知识也都可以应用到数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例联系起来,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如果可以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图形的运动》的知识讲授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国旗、树叶、窗户等物件为轴对称图形。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观察不仅学习了知識,还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了。

3.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初中教学更多的是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要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综合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那么课程设计要含有这六大素养,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学者们身上还有可以学习的科学精神。目前应试教育强化了我们答题的规范意识,素质教育并没有落实,更别说在数学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了。所以对于以前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强调教学本身,但不要让学生们思想僵化只知道如何答题,考题总会变,找到内在思路方法很重要,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将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能够更高效的学习。

教师要基于教学的目标和教学重点,因材施教,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思维模式千差万别,这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意识,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地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需合理的把控知识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数学教师基于引导者的身份,通过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新型教学的优点,积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询问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数学知识是比较枯燥复杂的,如果老师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压力,久而久之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比较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比如,在《确定起跑线》的知識讲授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中观察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面跑步的原因。学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那么明显外圈的运动员跑的距离更长。所以,学生就通过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明白了运动员跑步不应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的原因。

4.完善教学评价

“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应该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开发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中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完善教学评价时,教师不仅要自己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或者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然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弥补不足。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的知识讲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这学期都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说出:“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统计,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然后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面。

5.引导学生预习

传统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常常忽略了预习环节,学生在没有对知识进行预习就单纯听老师灌输内容,很难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理解全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另外,缺少预习环节,会拖慢教师的讲课进程。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前应该让学生进行预习,哪怕只是让学生先简单浏览一下知识也比直接讲授知识的效果好。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要注重与旧知识进行联系。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也要给学生关键性的引导。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发言,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6.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变化,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教育了。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而“以学定教”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以学定教”时应该尊重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预习,相信教师做到这些措施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杨红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策略探究[J].才智,2019(26):113

[2]孙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48-149

[3]黄丽质.浅议新课改下“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下),2012(06):43

[4]谢永.基于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31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小学数学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