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芳
【摘 要】小学是塑造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在“智育”的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光荣使命。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在小学阶段如何将小学语文与思政有效结合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政;结合;有效措施
引言:
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开展教育的首要目标,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更倾向于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爱集体情感与师长的情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必然之举。为了使思政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有效结合,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不断寻找思政看展的“切入点”
习总书记在思政理论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教育的开展要牢牢保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小学教师应当以“八个统一”为指导思想,不断对语文教材的内容与思想进行深度地挖掘,将与思政教育高度契合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一面五星红旗》的章节时,可以通过介绍五星红旗颜色象征的意义与红旗图案的组成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内容时带领学生唱国歌,引导学生要热爱国旗,逐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生命 生命》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学生,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探索身边的乐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之中;在讲解《全神贯注》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罗丹语言,加深对人物背景的了解程度,在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刻画罗丹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让学生在探索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体会罗丹对工作的热爱之情以及在追求艺术上展现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将“敬业”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之中;在讲解《孔子拜师》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孔子向老子虚心请教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对待师长要谦逊、有理,同时在求学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在讲解《桥》的章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中感人的段落,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老党员对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讲解《为人民服务》一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浓厚的思政色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开展启蒙教育,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我 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 利益工作的”。
在深度挖掘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着力寻找思政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是将德育理念贯彻到知识教学的重要一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筛选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成富有思政色彩的教学课件,通过“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优化教育内容,致力于抓好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现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所有地区、所有学校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应当在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学生学习背景以及学习特点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来优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思政教学与学校思政的开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强调教学“本土化”,才能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专注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例如,我们在讲解《桂林山水》的课文时,由于课文在描述景物时用到了大量的排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可能没有去过漓江,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漓江景色的相关视频,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添加一定的感性素材;在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不断体会中国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语言审美的基础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组织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保护自然。
教师可以巧借语言之美,增强学生的共情力与同理心,将优化教学内容作为看展德育的“落脚点”,在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自信心与自豪感,引导学生共创中国梦。
三、关注学习过程,发挥思政教育的“拔高”作用
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使语文教学元素与思政教学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推动“德育”与“智育”的共同发展。通过阅读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的内容在讲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如“悬梁刺股”“精忠报国”“孔子拜师”“凿壁借光”“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彰显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与崇高的精神。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除了不断挖掘教材的内容外,还可以积极地创新教学形式,以教学情境创设、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制作手抄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值得注意的时,课堂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课堂预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强化思想教育。此外,教师在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扫墓,了解先烈为祖国的建设勇于奉献的光荣事迹,并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所感所想,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时效性与导向性,对语文课堂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延伸。
结语:
“思政课堂不可替代”,为了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之中,教师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预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投身到德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林林.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国际公关,2020(12):98-99.
[2]蒋玉娥.小学语文教材中思政主题相关故事的价值取向研究[J].吉林教育,2020(25):73-74.
[3]樊莉.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贵州教育,2020(13):15-16.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