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因素分析

2020-01-07 14:01王晨旭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2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王晨旭

【摘  要】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也是提高其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的重要成员,其参与导师科研活动会受到自身、导师、学校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文科研究生;导师课题;影响因素

1.研究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其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更是抢占未来知识经济制高点的关键。

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是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实施研究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教育就在于其研究性,研究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文科类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导师研究课题是其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文科研究生研究生在参与导师课题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自身、导师、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2.影响文科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个人因素

2.1跨考因素

跨考是影响研究影响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导师研究课题的自身因素。跨考因素是指跨专业考研,是学生在自己本科所学专业以外,选择于自己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考研时的目标,进行研究生考试复习。跨考类的研究生与非跨考的研究生相比,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在学习和研究的初期可能较为困难和吃力,从而导致自身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兴趣较低,对参加导师科研项目、科研活动并不热情。虽然跨专研究生可以考虑交叉学科研究作为研究方向,但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基础理知识,这对2-3年学制的研究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

2.2主观能动性较低

主观能动性对其自身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主性与能动性,是其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导师课题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内驱力。但是,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生选择读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科研事业,而是将硕士文凭作为择业、就业的资本,更甚至是盲目跟风。较多学生选择读研,并不是由于内在的科研动机或兴趣。

2.3自我评价低,信心不足

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的能力、状态和发展趋势的评价性认识,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学习与研究中同样适用。自信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部分研究生,由于对自身缺乏科学的认知,导致其不能自身进行正确的科学评价,认为自身能力不够、不能很好的完成导师所下达的任务,不能解决科研或课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对科研活动、课题研究呈现出回避态度,或对是否参与导师课题表现出无谓的态度。

3.导师因素

3.1导师数量的不足

研究生导师的数量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因素之一。就我国而言,研究生导师数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相对数量的不足和绝对数量的不足。绝对数量的人不足注意表现在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退休,据调查,我国2012全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具有正高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有267798人,其中60岁以上的占有4%,他们的退休必定会导致研究生教师数量的减少。据调查,绝大多数导师每年所带学生至少为2人,而在一些热门的专业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呈现出放羊局面,导师的指导效果、指导时间和指导的深度必然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的机会。

3.2研究水平低,指导能力不够

培养一流的研究生,需要高质量的导师与高质量的指导。导师是研究生在科研生涯中重要的领航人,导师的水平指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对一个学校来说,拥有高水平的老师越多,其总体水平就越高,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就越高,高水平的导师课题相对更多、更加充足,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平台,学生参与课题的几率越会随之增加。而指导能力高的导师,依据学生自身条件和发展速度为其量身制定培养计划与科研培养,是学生掌握系统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所学处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导师自身的功利性

教师的两大职责是教书和与人,导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智力方面,同时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影响,例如:科研态度、学术精神等精神思想面貌的影响,都是在研究生与导师日常交流、交往和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部分导师受市场经济金钱、效益、功利性等诱惑,其主要精力并未放在科学研究、教学或是指导学生上,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中表现出疲倦懈怠,对科研马马虎虎,不经意求精,从侧面影响学生。导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从而影响学生对待科研的态度。

4.学校因素

4.1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可获缺的重要步骤,其課程体系则是以学科体系为框架进行构建组成的,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方法类的课程,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式为了让学生掌握你们一门学科基本的科研方法,为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基础。在人文社科专业的学位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中,普遍呈现出传统、落后的特点,所以更需要以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和新的方式开展科研活动。学生只有学会研究方法,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导师课题研究。

4.2科研物资建设

高校科研物资建设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的物质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提升总体科研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它关系到导师、研究生是否能够便利有效的开展科学研究。高等院校的科研物资主要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和科研经费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资源更加倾向于科研经费和图书馆资源,大也需要科研资金来支持,虽然全国普通高校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经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其人均并未发生明显增长,对一些导师和学生课题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4.3奖惩制度不完善

人的行为受外部动机的影响,奖惩制度包括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两方面,建立奖惩制度是为了增强性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外部动机,给予研究生适当的压力和动力,激发其学习和科研主动性。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严进宽出”和“放羊式”培养的模式,学校对研究生的要求不高,尤其是文科类研究生的各项考试中大多是以课程论文进行考核存在相当的水分。由于没有建立适当的惩罚制度,在松懈舒适的环境中,研究生容易放低对自身的要求,失去竞争意识从而降低参与导师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王亚青.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 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赵清华,周玉清.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9).

[5]姚利民,王燕妮.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

[6]谢维和,王孙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与规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