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璇
[摘 要] 近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社团功能性的拓展,作为高职院校育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研究也日趋多样。从高职院校社团的内涵建设研究、管理和现状研究、社团的发展和创新、社团功能性出发,总结形成对高职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文献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212-02
在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一流工匠型人才,高职院校也随市场和企业变化,重新定义育人方案,作为高职院校全面人才培养途径之一的学生社团也在顺势发展,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的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生活,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研究也日趋多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社团的内涵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的特点是既具有大学的校园文化,也注重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是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对高职社团的研究较多的一部分是内涵建设研究,如张永辉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及建设路径探析》一文总结了高职学生社团是锻炼和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1]。王燕娜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探究》中分析高职社团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拓展社团活动场地和经费投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提高社团学生干部素质[2]。
而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占有重要的环节,利用新媒介对高职学生社团的建设研究也越来越多,如吴春凤、孙虹丽对《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文中分析到,新媒体的发展提高了社团管理效率,拓宽了社团宣传途径、增强了社团活动的成效,为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有新挑战的产生,要求高校社团工作结合新媒体的发展特点积极改变工作思路,完善新媒体环境建设,搭建新媒体平台[3]。刘永恩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社团建设规律的实践探索》中以Y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工作为例总结了三大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健全社团的制度保障运行,鼓励建设专业社团和美育类社团[4]。
二、高职院校社团的管理和现状研究
社团的建立不仅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总结社团现实状况,针对实际进行社团规范化管理,才能让社团良性发展。正如刘婷婷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中阐述了高职社团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但也存在活动内容缺少个性和创新,内部管理松散和指导老师缺乏,学生社团和就业结合度不高等问题[5]。李艳华、谷浩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困境和出路》研究中指出,当前高职社团发展的困境在于四个方面:(1)社团活动和规模不平衡;(2)社团活动停滞不前,硬件条件跟不上;(3)社团缺乏生命力,质量参差不齐;(4)缺乏自身文化特色[6]。
三、社团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高职学生社团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团工作模式和创新社团工作方法引导社团向良好而健康的模式发展,在当前高职学生社团发展的今天,也要应对许多挑战。苏玮婷在《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发展》一文中提出,社团导师是社团发展的关键,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重视社团组织作用[7]。毛风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社团改革发展的新策略,实施社团的注册制度和年检制度,规范社团纳新和换届规则程序;使社团品牌化,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重视选拔和培养社团骨干,重视社团的自主创新,做好制度保障[8]。
社团核心人才的培养是社团管理和发展有力力量,社团核心人才也是引领社团和创新的骨干,在社团的发展中加大对社团骨干的培养最终做到自我管理的优化,如何提高社团骨干的能力,做到創新培养和科学规划是高校社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吴文利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探究》一文中表述,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9]。周琦、张惜君的《学生社团在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中的研究作用》从不同的研究点切入进行分析,文中阐述学生干部的概念,总结高职学生干部的核心能力,如业务知识过硬、心态积极、资源整合能力突出[10]。
四、社团功能性研究
高职学生社团是这一育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这一育人目标,为了高职学生社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社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王银爱在《高职院校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研究综述》文中总结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高职教育是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体,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也需包含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这两方面的特性,进而探讨社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推动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11]。曲担娃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指出,促进社团管理和社团文化建设,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保障和支持力度,构建高职学生社团管理新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社团的自身优势,总结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环境熏陶功能[12]。刘广浩《论高职红色社团坚定学生政治信仰的功能》以红色社团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证了红色社团明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时代性、严格的组织性,其次论述了红色社团对坚定学生政治信仰的作用。从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培育文化自信的功能,创建品牌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优化红色社团的建设[13]。宋勇的《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中总结了,高职学生社团拓宽思政工作的渠道,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并针对社团在思想政治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重点培育、行业悉心指导、企业密切合作三方共同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14]。
综上所述,在关于我国高职学生社团的研究中,基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较少研究高职共青团对社团的指导、高职共青团的性质、发挥团组织凝聚青年的作用,运用创新的工作方法从建设思想阵地、丰富校园文化、拓展高职学生的专项技能、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服务学风建设等方面着力研究,力争起到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际作用。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日常的社团管理,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普适性,以期探索出适合新时期下的共青团对高职院校社团的指导工作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永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及建设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6):31-32.
[2]王燕娜.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0.
[3]吴春凤,孙虹丽.对于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路径选择[J].无线互联科技,2018(10):127-128.
[4]刘永恩.新时代高职院校社团建设规律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19(5):152.
[5]刘婷婷.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科文汇,2018(10):327.
[6]李艳华,谷浩.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困境與出路[J].文教资料,2008(2):208-210.
[7]苏玮婷.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工作发展[J].经贸实践,2017(12):327.
[8]毛风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8(11):111-112.
[9]吴文利.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探究[J].智库时代,2018(12):198.
[10]周琦,张惜君.学生社团在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中的研究作用[J].教育观察,2018(11):139-141.
[11]王银爱.高职院校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4(6):32-34.
[12]曲担娃.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时代农机,2018(11):97
[13]刘广浩.论高职红色社团坚定学生政治信仰的功能[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25-26.
[14]宋勇.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职业,2019(5):28-29.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