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楠
[摘 要] 微信作为高科技的产物,自问世以来,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可否认,作为一种移动通信软件,微信以其自身诸多特征:方便、快捷、集音频图画为一体等优势,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更是微信极为重要的用户群体。经研究,由于微信独特的传播方式,它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诸多影响。
[关 键 词] 微信;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66-02
一、引言
2010年微信在以张小龙为首的微信广州研发产品中心诞生,其正式推出是在2011年1月,随后又不断推出新版本,不断进行创新及功能新增。微信一经问世,便迅速轰动了整个社交网络,它不仅是一款实时通讯的聊天工具,还是一款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时效性强、环境封闭等功能显著的社交工具,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其资费便宜,加之在今天无线网络逐渐普及,使用起来非常便捷。高校大学生,由于他们有一定的学历基础和互联网相关技能,加之微信操作方便快捷,而成为中国网民中最为活跃的主力军。
在今天,微信深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对此一些争议也随之而起,有很多研究、报道指出当今很多大学生患有“手机依赖症”,与其说是手机依赖症,不如说是“微信依赖症”,一日三餐使用微信订餐、日常交友使用微信实现,而很少与他人进行交流,就一情况来看,微信普及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二、微信的功能、主要特点论述
(一)好友实名,资费便宜
当前微信好友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类:手机通讯录,其基本为熟人圈;QQ好友,QQ作为微信强大且坚实的后盾,其好友列表中的大多数人是经过数年积累下来的,且建立了相当稳固的交往关系;陌生人,这一情况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在添加好友的过程中,主要是将手机通讯录及QQ好友进行导入添加。当然还有其他,如好友推荐、微信号添加等,最为重要的一点,不论以哪种方式,在微信首页的通讯录一栏均会有提示,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筛选,以提升使用者的安全性。另外,微信资费较便宜,加之无线局域网络的快速普及,进一步减少了微信的资费。
(二)环境隐蔽,可设置权限保护
微信的朋友圈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用户发出的所有状态,只有其添加的好友可见,同时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好友圈进行权限限制,可选取部分人或某个人看自己的朋友圈,另外,朋友圈评论也只有用户和其共同的好友才能看到。这对用户隐私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
(三)功能多样,方便快捷
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便不断进行创新和功能完善。微信将视频、语聊、图聊、涂鸦等多种方式纳入,除了充当人们的日常交流工具之外,它还有着吸引大众的实用功能,传递文件、广告宣传、充当教育媒介,同时微信小程序的出现更是成为手机内存偏小用户们的挚爱,实现了购物、存钱、娱乐等为一体的传媒、交友、沟通媒介,当前也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应用。
三、微信普及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微信普及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1.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增强交往效率
高校生活較中学时代更加灵活、多样,但对大多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也是互相雷同,都是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为中心,接触的人也基本都是熟人圈,范围较窄。随着微信的普及,大学生可以在较少资费、甚至是零资费的情况下,与家人、异地朋友、陌生人实现实时、多样的沟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进行微信联系,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
2.提升主动交往能力
由于微信的权限设置及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个人隐私,又可以避免当面沟通的尴尬,所以微信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主动交往倾向,另外,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难免引发矛盾,微信就成为他们理想的宣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取得联系,以得到对方的安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凡事“憋”在心里。
3.实现平等自由交往
由于年龄和生长环境的限制,大学生的微信好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同学、老师和亲人、朋友,同时从一些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当前老师、亲人在大学生微信好友中所占比重较小,同辈群体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决定了大学生微信社交圈子的自由平等性。他们的微信社交圈大都是生活环境相仿的同龄人,没有长幼尊卑之分、职场高低之分,而他们同辈群体之间所聊话题则更加单纯、更加贴近,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且自由。
(二)微信普及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1.“低头族”频见诱发现实交往危机
我们将经常低头玩手机的人称为“低头族”,经调查不难发现,大学生中的低头族不外乎两种:第一类聊微信、刷朋友圈;第二类玩游戏,且前者占绝大多数。日本有两名传播学者曾经指出“容器人”和“电视人”的概念,以表明长期沉迷于虚拟环境对现实交往能力会带来不利影响,也有学者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多媒体包括微信的产生的确在很大意义上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使用过度的话对人类会产生很多弊端。微信以使用快捷、环境隐蔽等诸多优势特征,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自己的人际圈子搬移到微信上来,并且将日常的大多时间都用来聊微信、刷朋友圈,大大降低了对现实人际交往的热情。上课、乘公车、吃饭等场合,我们总能见到低头的大学生们,如果长期这样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也会极大地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
2.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交往容易上当受骗
首先,由于大学生自身善于挑战、好奇心强等特征,致使微信“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漂流瓶”三大特色功能成为很多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他们乐于突破既定的朋友圈,去认识一些新朋友。这便给犯罪分子制造了很好的机遇,他们便以完美者、友好者的身份出现,骗取大学生的信任,从而实施自己的阴谋诡计,近年来网络、新闻曝出被骗大学生不计其数。其次,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阅历简单等,部分大学生比较单纯,在使用微信时少有自我防御心理,经常会毫无遮掩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放在朋友圈或告知好友,这些行为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缺乏信息辨析意识,对思想观念易产生不良影响
微信给大学生交友、娱乐带来了便捷,在信息传递及接收方面,它也功不可没,特别是今天微信公众号的普及,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但是当前由于微信在监管层面仍不到位及其特有的虚拟设置,部分使用者的网络道德低下,在微信圈内仍然可以见到很多不良信息、错误信息,加之大学生自身辨别意识浅薄、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很容易对他们的三观及道德意识产生不良影响。众所周知“意识影响行为”,这些不良信息就很容易干扰大学生日常学习和人际交往。
(四)微信普及情况下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对策
1.提升自我辨析能力,培养正确社交意识
首先,大学生应明确,任何事物的使用都应有“度”,微信使用也更是如此。马克思曾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總和。”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毫无疑问这里所讲的社会关系是现实而非虚拟的社会关系。所以大学生要尽量减少微信社交的使用频率,在进行微信社交的同时,也一定要维护好自我周围的现实人际关系。其次,不断提升自我问题辨析能力,利用读书不断夯实自己,提升自我问题分析能力,遇事不惊慌、多思考、细琢磨,特别是在微信交友层面,切不可麻痹大意。最后,身为当代大学生,更要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意识,其中包括网络道德,大学生应该通过思政课等课程的学习,了解网络道德、剖析自我行为,在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同时,自觉做网络道德的传播者。
2.丰富校园活动,提供健康交友平台
高校在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层面应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首先,加强校园网建设,针对学生喜欢玩微信、刷朋友圈的特点,大力发展校园网络公众号,利用公众号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进行定期推送;其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以吸引感兴趣的学生,或者多举办文化讲座,并通过相应奖励措施以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让他们在现实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让他们在实际的相处中结识更多的朋友,进行健康人际关系塑造。
3.辅导员、思政教师加强学生思想引导
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应利用自身有利身份,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健康有利引导。首先,辅导员可以用班会,加强对学生积极信息传递,帮助大学生认识沉溺微信交往的危害,多举办班集体活动,以提升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归属感,提升他们的团结意识,并给他们提供与他人相处、交往的平台。思政教师也应该主动发挥自身生活解说及价值、道德传播等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堂中,思政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一些“低头族”,要与他们进行谈心谈话,让他们了解沉溺于微信交往的危害。其次,在课堂知识讲授过程中,多结合身边的实际,给学生讲道理、讲事实,帮助大学生提升网络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最后,结合当今网络迅速发展及微信普及的实际,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也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微信的实际,将自己的讲台搬到网络中,借助多媒体进行知识传授,以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金蓉.高校学生微信群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刘雯.微信在高校的传播现状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个案调查[D].重庆:重庆大学,2014.
[3]武迪.大学生微信交往与现实交往的比较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