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语教学背景下高职藏族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2020-01-07 08:08田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藏族双语高职

田璐

[摘           要]  在英汉双语语境下,藏族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比汉族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受语言底子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藏汉英三语教学的硬件条件和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易产生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主要以英汉双语背景下产生藏族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剖析了青海某高职学院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诸多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和教育建议。

[关    键   词]  双语教学;藏族高职学生;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60-02

一、英汉双语教学的概述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中运用外语或者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学者黄安余定义双语教学就是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外语(或外语和母语相结合)教授学科的内容,是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中提到的英汉双语教学,即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部或者部分采用英语,以英文教材作为课堂用书,教师和学生使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语言媒介互动或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中的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所以在研究双语背景下英语学习的时候,藏族学生如何处理以母语,汉语和英语三语交汇的学习模式以及这种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是否让他们有外语学习压力感,都需要客观分析认识当前“双语”教学模式,从而研究藏族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突出的问题。

二、英语学习倦怠的概述

国内外对学习倦怠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就以往研究,大多数国外学者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国内研究对学习倦怠的普遍解释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生理上的疲意和心理上的懈怠等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该结论主要是针对我国文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目前存在的普遍情况研究所得出的,这里的学习倦怠产生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提不起兴趣,而不是因为课业压力过重而导致的学习倦怠,这在概念上比较适合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英语学习倦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从而产生厌烦,疲乏,沮丧等负面情绪的现象。可以推断,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极有可能是长期处于英语学习压力下的心理耗竭现象,表现为对英语学科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挫败感、情绪抵触等。

三、英汉双语背景下藏族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问题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1)指出,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不只是要打好语言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国内已有研究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做了研究,探讨了一些非智力因素(动机、自信心、焦虑、意志力等)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困扰。也有学者考虑到语言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以藏族大学生为个案,分析了在“双语”教学模式下,母语对语言学习的迁移、藏汉英三语间的思维转换混乱等问题。就目前的教育形式,高职公共英语基础教育普遍重视知识和智力,却忽视了学习过程和创新认识相关的情感因素,学生学习英语多为被动状态,与此同时,藏汉语言与文化兼通、英语又好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英语教师为汉族教师,这导致大多藏族学生学习中认知和情感严重脱离,与汉族学生相比,在英汉双语课堂模式下,一些藏族高职学生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差,考试成绩不理想,長久的英语学习挫败感使之产生困惑和迷茫的心理,“究竟学英语是为了什么”“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等问题随之产生,更容易出现英语学习焦虑和倦怠的问题。

四、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研究对象

由于英语课程只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方便取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青海省某高职院校在校藏族大一和大二学生共442人,以发现不同阶段的藏族高职学生英语的学习是否在倦怠程度方面有所差异,通过微信扫码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其中女生260人,男生180人;大一藏族学生236人,大二藏族学生204人;藏族英语教师授课的学生99人,汉族英语教师授课的学生341人。藏族学生中,34.8%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13.2%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7.7%的学生从高中学习英语,44.3%的学生是从大学开始学习英语。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杨涛的外语倦怠问卷,问卷分为情绪衰竭、冷漠和降低的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情绪耗竭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负担或压力而无法投入的一种消极情绪;冷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反映。降低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受挫而导致对英语学习自我能力的评价较低。第一个维度包括5个项目,第二个维度包括6个项目,第三个维度包括5个项目。除了学生的基本个人信息外,问卷共有16个项目,全部采用五点量表进行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对应1、2、3、4、5的分数。问卷内部各因素的Cronbachsα为0.660~0.767,重测问卷信度为0.799,信效度良好。

(三)藏族高职学生英语倦怠的现状分析

从英语学习倦怠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描述统计结果得出,男生的情绪耗竭均分(M=15.01,SD=4.69)大于女生的情绪耗竭均分(M=13.82,SD=4.53),差异比较显著,t=2.642,P<0.01,表明男生更多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汉族英语教师授課产生的冷漠均分(M=20.54,SD=3.60)高于藏族教师授课的冷漠均分(M=19.43,SD=3.88),差异显著,t=-2.553,p<0.05,藏族教师更能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低自我效能感维度计分上,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大学正式学习英语的藏族学生(M=16.84,SD=3.92)要高于小学阶段正式学习英语的藏族学生(M=15.82,SD=4.13),差异显著,F=2.565,P<0.05,大学阶段再学习英语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评价降低。

本研究通过问卷分析,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英语学习倦怠和压力,这极大可能是由于女生比男生在英语语言习得方面更擅长,对于单词的学习投入更高,课堂融入型动机强于男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52%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题项上表示“在英语语序排列、发音和口语表达时,是在模仿汉语或本族语言的语序排列”,70%的藏族学生表示“习惯用藏语或汉语读音来标注不会读的英语单词”,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认为英语语言学习中藏汉英三语转换不明显,根据英汉双语的课堂教学模式,汉族英语老师主要以英语和汉语教授知识,很大一部分藏族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偏向本民族语言思维模式,数据结果也发现,学生对于藏族英语教师的课堂有较强烈的情感付出和认同,可以说,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双语”学习思维很大程度上受到英语教师的语言教学的影响,如用母语教学,可以帮助藏族学生降低因汉语使用障碍引起的英语学习焦虑。以往研究证实,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少数民族语言相对于汉语而言,更接近英语语言结构,在英语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过多地以汉语作为课堂媒介语言,会加大少数民族学生认知转换中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上大学之前,藏族学生的英语课程教学基本是汉语言为主的“双语”授课模式,汉语的使用程度和水平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中三语转换的方式和对英语语言的编码和解译。笔者发现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降低,对比其他课程的学习,英语语言使用环境不太优越,题项指出:其他课程学习经历较为轻松,高职英语学习不像中学英语学习那样侧重于成绩的高低,相比之下,学生很容易缺乏英语学习动力。综上所述,在英汉双语教学背景下,个人情感、学习动机、教师授课方式、语言迁移、语言环境等是导致藏族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对策和建议

(一)开发三语校本教程,完善双语教学体系

对于藏族学生比例较高的高职院校,缺乏适合民族特色和文化元素的英语教材,藏汉英三语师资更是匮乏,因此,英语教学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当前以汉族英语教师授课的英汉双语教学模式下,藏族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解英语的过程中,要多受一种语言的干扰,这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诸多阻挠。同时,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教材均为英汉翻译内容,这对部分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讲,增加了英语词汇记忆和语法理解的难度,阻碍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应考虑开发和编写符合藏族学生语言学习特点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编排应该循序渐进,既覆盖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难易适中,并且加入与藏族文化相关的话题,部分内容能用英语、汉语、藏语三种文字编写,方便藏族学生学习,可借鉴或试用一些少数民族高校英语校本教材,如《零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同时,英语知识的拓展应尽量做到从大一基础英语课程到大二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努力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各个地区和高校可根据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因材施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二)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创造英语文化环境

高职教师应积极探索和研究在双语教学模式下藏汉英三语之间的相似点和互通点,多帮助藏族学生克服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如英语中的元音“[ɑ:][:][][i:][u:][aI][eI][eI][au]”与汉语拼音中的“a、o、e、i、u、ai、ei、ao、ou”发音相似,学生可以模仿相似的发音拼读英语单词,教师也应遵循语言习得规律,针对藏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多读多练。藏族学生可对英语学习做阶段性的自我反思和评价,针对学习的不足之处,多与有好感的教师或者学习效率高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制订近期和远期学习计划表,调整学习方法,管理学习时间,有意识地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英语练习,先扎实基础,后连词成句。此外,将英语文化氛围延伸到校内校外活动中,如举办校园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点燃藏族高职学生的文化艺术激情,对口语表现优秀的藏族学生给予奖励和认可,对积极参与的藏族学生给予支持和帮助,让英语能真正走进藏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黄安余.双语教学目标论[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0(2):131-133.

[2]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藏族双语高职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