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1-07 08:08桑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业财会计专业财务

桑滨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会计等财务人员能够以财务知识为基础,挖掘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业务,帮助现代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真正做到业财融合。为了弥补企业人才缺口,高职院校也要对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转型,培养业财融合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分析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人才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其就业能力。

[关    键   词]  业财融合;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18-02

一、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普及降低对会计人才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构成国民经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出现,让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成为可能。现阶段随着业财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原因在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有效整合各项资源,节约人力成本。但是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会大大降低對基础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财务共享中心的普及会对现阶段的会计人才培养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财务国际化对会计人才要求提高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财政部推行的《会计准则》在不断国际化,对会计人才需求开始从技术派向“通才+专才”的方向上转变,要求会计人才在适应复杂财务环境的同时具备处理国际财务的相关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已不能满足财务国际化的需求。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减少部分会计人才需求

2017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推出的财务机器人项目,一举打破会计行业壁垒。财务机器人能够轻松处理企业财务数据的一般的财务核算等基础操作。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将使基层员工脱离繁杂的数据提取和重复的数据核算等基础操作,但是亦将替代其岗位,因此AI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打破会计人才培养格局,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高端智能化必然以推动高校培养高端实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

二、现代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依然采用“你讲我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老师的讲解,缺乏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不用说举一反三,这对学生来说死记硬背学到的只能是知识,而不是能力。面对日益变化的外界就业环境,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二)教学内容普遍单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单一,大都是会计理论知识,辅以简单的实践课程。而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业财融合的深入,法律、证券、金融、税收以及管理等都跟会计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理论型的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规划不够明晰,加上对实践教学的忽略,致使很多学生毕业即失业。

(三)教学基地建设不足

由于资金不足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会计教学需要。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基地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企业之间脱节,从而使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和专业设计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对此不少高职院校大胆尝试,积极试点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基地,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实用性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点之一。现阶段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不少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有不少老师教龄短,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其对实际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课程理论色彩过重,实践性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业财融合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重构会计课程体系

财务工作能够为管理层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应该摒弃之前以财务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和信息化课程为辅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1.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

虽然企事业单位都涉及财务问题,但是其中尤以企业的财务活动最为典型,且对会计人才需求最多。在企业财务中公司财务管理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最为丰富多彩,因此高职院校实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

2.拓展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因为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不能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更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定位,实现学科差异化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竞争力。在这场差异化战争中,高职院校可以另辟蹊径,从教学内容入手,拓展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面对智能财务机器人的挑战,我们应该在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高职学生财务管理、会计与工学结合等方面的学习,培养“互联网+会计”的培养模式。

3.加大理论与实践融合力度

业财融合背景下,有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教育颇为重视,将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考核内容,却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理论打底,加强基地教学实践和企业实地实习,从而构建会计专业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适用性会计人才。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实用性会计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教学与企业實训相结合,使得高职学生在掌握会计学基础原理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还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全面提升学习效果。

1.将企业案例融入实训中

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学科教学属性非常适用于案例教学。结合企业财务等方面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分析的能力。通过开放式的案例分析,打破学生思想上的桎梏和会计行业界限,在帮助学生了解财经界最新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以跨行业、无边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越自身学科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多层次、多视角来审视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2.鼓励老师和学生进行产学研结合

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对科研的整体参与度较低,鼓励老师和学生进行产学研结合,对老师来说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升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而对学生来说,参与产学研有助于学生换个视角看世界,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为之后大数据下的财务分析提供可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业财融合效果

学校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人才,则需要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因此务必要加强校企合作。同时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会计人才需求变化快,学校的教学不能跟上企业变化的步骤。高职院校在前期对会计学生提供专业基础理论和程序性操作方法培养,后期为了更好地契合企业需求,则需要企业和高校共同合作把控升级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岗位上升级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干中提升学生的技能。

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从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入手,搭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沟通平台,实现三者信息共享。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能根据企业需求制订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对企业来说,能够有效解决“用工荒”。校企合作平台“把公司建在学校,把课堂设到企业”,不断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而且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把企业的会计精英请进学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打造“理论+实践”的教学团队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老师要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针对现有的老师提供继续教育。一方面通过校内培训和出国培训能全面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选派老师定期进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实践,老师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需求,还为老师之后的案例教学提供了素材。其次,要求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高端会计人才走进高校,可以开展讲座,也可以兼职老师,直接参与到教学、教研一线工作中去,将最新会计资讯代入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学习效果。最后,要加强对老师考核和评价,以评促教,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如何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绩效从而在质和量上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企业的需求,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性需求,使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是现今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人才培育、供给必须思考的问题。

业财融合的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而国家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革新着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路径。本文从业财融合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冲击入手,分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要试行的定制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业财融合背景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2]王学瓅,于璐.基于财务职能定位的业财融合措施分析[J].会计之友,2016(22):34-36.

[3]刘阳.区块链下财务管理专业业财融合教学模式革新[J].财会月刊,2020(1):50-54.

[4]殷云飞.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5]李妙娟.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6.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业财会计专业财务
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模式对建筑企业成本管控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