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01-07 08:14帅英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缺失培养策略高中语文

帅英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有效策略:唤醒学生语文主体意识,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构建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扩展学生语文学习时空;解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以“颗粒化”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主体性意识 缺失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32-02

主体性意识,广义上指人在进行某一活动或认知事物中的主观能动性,表象为积极探索、热衷交流、乐于分享的心理倾向,它有利于主客体之间的和谐性与对称性。狭义上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可理解为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的正确认识,并采取与之相应的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总体而言,主体性意识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等特征,是消解高中传统语文被动式教学的有效手段。本文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有效培养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一、唤醒学生语文主体意识,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

立足宏观学校教育视阈,在教师、教材、教法三个要素之中,教师不仅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而且是将教材、教法作用于学生的主导者。传统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因为具有教材、教法的决策权,因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被赋予了较大的话语权。究其原因,可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特点描述窥得一二:一方面,语文兼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这表明语文课程内容要素较为复杂,并广泛分布于现实社会环境中,这必然导致语文理解思维的多元化,即面对同一现象或同一论题时,基于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做出的解答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前者对应语文使用习惯的自主性、后者对应语文内涵的深厚性,这就注定它不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理性精准,而是一种相对感性的学科。更重要的是,现代语文(含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接触深浅不同、理解能力有别,容易在母语(漢语)习得的过程中产生认知误差。以上种种,为了规避高中语文教学中步调、进度、方向等不统一等问题,教师的主体性意识更加强烈,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剥夺;要建立学生语文主体意识,就必须让他们认识到“主体性”是自身学习的一项权利与责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以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学生则要消除语文学习惰性、依赖性,从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入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途径。

第一,精简讲授,鼓励自主学习。要塑造学生主体性意识,就要减少教师干预,强化引导作用。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教师不宜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每节课都要为学生保留一定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可利用 5~8 分钟的微课(非连贯性使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生词等,相关内容重要程度低,学生自主学习完全可以搞清楚、弄明白,不应占过多课堂时间。相对应的,在“简”的同时要做到“精”,即“精讲”《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文坛地位、深刻寓意等,筛选文中的主干段落引导学生思考,在课下寻找更多资料展开自主学习。

第二,交流互动,引导合作学习。主体性与客体性是相对的,学生只有融入集体、面对他人,才能凸显自身的主体性地位,相应的自主性意识才有被塑造的可能。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协同、配合、互动、分享,无论是在语文课堂内外,均可良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只需提供论题、赋予方法、阐明注意事项、强调关键环节。例如在《荷塘月色》学习完毕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名义递交一份学习报告,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滞于表面。

第三,鼓励质疑,促进探究学习。正所谓“学贵有疑”,质疑是最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学习行为,也是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日常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合理质疑,包括质疑教材、教法、教师,甚至可以质疑作者、编者。正如前文所述,语文具有感性的特征,一些问题往往不能以“标准答案”解读,尊重学生质疑权力是强化主体意识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扩展学生语文学习时空

追根溯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体性意识的最大归因在于课堂模式,在相对局限的空间(教室内)、相对有限的时间(40 分钟)之内,无论如何优化教师、教材、教法三要素,能够为学生主体性意识激活提供的赋能都是有限的。要化解这一结症,就必须打破框架藩篱、系统制约,有效地扩展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时空,让他们在更多、更自由的主体性时空中养成主体性意识。事实上,扩展学生语文学习时空及时社会演变必然要求,也具备了完善的技术条件。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今,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整个社会从“前喻文化”场域转入“后喻文化”场域,即学生作为“后辈”具备了更超前的学习能力、更先进的学习手段、更多元的知识积累、更快捷的资源渠道,这是教师的“前辈”无法媲美的。基于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将语文课从线下扩展至线上,在网络技术力量的加持下,学生主体性意识不仅会迅速苏醒,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慕课等弥补传统语文课堂的不足。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兰亭集序》一课的教学,与其他文言文课文类似,教学难点与重点都在白话文翻译上,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兰亭集序》更为著名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扩展这方面的内容,以及王羲之的传奇故事。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提供“自主提纲”“任务单”等,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主动探究、整理资料,尝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一些无法理解且找不到资料的部分则转化成“课堂问题”,该环节为师生“职能翻转”。其次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展开精讲、细讲、深入讲,这样做到有的放矢,此时完成师生“身份翻转”。最后在课后展开合作学习,从主体性意识出发,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兰亭集序》的看法、写一写心得体会,不再停滞于语文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层面,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养,由此完成“价值反转”。

三、解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以“颗粒化”学习

客观上,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仅文体就包含文言文、散文、古诗词、小说等多种类型,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既需要“大框架”约束,也需要“颗粒化”识别;可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四类核心素养视为“大框架”,而“颗粒化”则是将教学资源“最小化”,便于学生识别和理解。反之,知识体系过于庞大与系统,高中学生难以自主理解和消化,就不得不过度依赖教师传授,自身的主体性意识会随之丧失。其中,关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解构并不复杂,且一旦解构完成就可以对号入座,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通过解构,重心可放在汉语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的掌握上,涉及成语、诗词如何引用,传说、典故如何借鉴等。又如“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解构上,可区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等不同类型;但在引导学生以颗粒化学习上,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为例,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古诗词,学生往往信心不足、心存畏惧而失去主体性意识。根据诗歌这一文体特征,教师可采用如下途径引导学生展开“颗粒化”学习。

第一,强化诵读,促进体悟。古代诗文学习有其独特的方式,诵读是古代学习的重要手段,却在现代教育體系中被精简掉了,相当于保留了诗歌的文字美、意境美,却丧失了诗歌的建筑美、音律美。从“语言建构与应用”核心素养培养出发,《琵琶行并序》与其他古诗文一样,通过诵读中语速、节奏、音调、重音等把控,可以赋予高中生丰富的语言技巧,同时诵读是一种“仪式性”的参与,能够调动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形成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第二,情境创设,引人入境。直观上分析,主体性意识缺失的表现是“主客体分离”,即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并未真正深入学习内容,仅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语文内容,重心放在教师传授上,而教师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系统性而非“颗粒化”的。据此,在《琵琶行并序》的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同身受、由情入境(意境),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符合“浔阳江上琵琶声”的视频,搭配阴郁、沉闷的音乐,以此更好地参透诗人情感。

第三,类比关联,探究反思。古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创作非常多,在讲解《琵琶行并序》的诗文内涵、主旨思想、相关背景之后,可以让学生归纳采用类比关联的方式,收集一些相关的作品或诗句,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绝佳时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前期的积累、感悟能够表达出来,让他们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如苏轼的《水调歌头》、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综上所述,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环境嬗变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实现机制上,教师自身必须扭转落后、僵化的教育理念,主动给学生放权,强化引导效果,同时遵循语文学科基本规律,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统筹安排,在不同阶段、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并保持高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意识。

【参考文献】

[1]房春生.谈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学周刊,2018(35).

[2]茅利平.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3]吴跃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4]高 原.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5).

[5]石晓婷.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西部皮革,2016(16).

【作者简介】帅 英(1981— ),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研究方向为优化小组合作、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缺失培养策略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