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研究

2020-01-07 08:08梁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温州产业结构设置

梁福

[摘           要]  赋能区域产业经济、与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效应成为当前地方高职院校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做好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与社会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将对当前高职专业结构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对温州地区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与温州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的升级方向进行调查分析,对两者间的适配性作实证化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04-04

当前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和能力,而不是资金和土地,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劳动力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成为地方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摇篮,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但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办学功能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不鲜明,特别是专业设置过于盲目。这种盲目性最终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契合、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脱节、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就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各地的教育部门乃至教育部对此都给出了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信号,例如:在2017年10月份,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就给出了该省高职专业设置的“正负清单”,还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也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因此地方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迎合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不断动态优化好专业结构,为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此达到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无缝对接的效果。

一、温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查

1999年温州从成立了第一所高职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之后,先后还出现了4所高职院校,近20年的时间这5所高职院校共培养出十几万的毕业生,为温州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5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有92个(雷同专业不累计),主要有以下几类: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技术类、财经贸易类、土木工程建筑类等13大类专业。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自2016年温州发布“十三五”规划以来,温州近几年一直以“‘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线,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化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得到了不断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地提升。产业结构总体上出现了不断优化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新动能在不断替代旧动能。对该地区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调查发现(如表2所示):(1)当前温州产业结构从早期的“一、二、三”已向“三、二、一”转变,其中二、三产业成为温州经济的主力军。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业占GDP总量的比重已提高到了58.0%,成为温州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到2017年时,温州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旧格局,向以时尚业、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转变。第三,从该市2018年总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0.1%、11.5%、10.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6%、48.8%、54.4%,这三大先进制造业正不断发力。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健康、环保、时尚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4.3%、12.4%、9.7%、8.8%。由此可见,温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然初步形成,新经济动能正在不断持续发展,相信在未来几年,会不断衍生出各种新兴产业,还会出现逐年上升的势头,这对温州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温州“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对其产业发展进行了梳理汇总,如表3显示,这三大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方向,必将要求专业设置与技术人才培养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互动,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将会是温州5所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和优化的工作重点。

二、温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分析

首先,结合表1和表2,当前温州高职教育主要的专业大类与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基本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温州5所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数(截止到2019年共设有130个专业,包括雷同专业)的三大产业分布比例为6∶44∶50,与目前产业结构比例2.4∶39.6∶58.0之间的比较,发现还有一定的偏差。未来专业设置比例还有待进一步向“三二一”产业比例调整。

其次,就目前而言,温州5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还无法做到完全覆盖,匹配的精准度也较低。通过对表1和表3進行对照整理得到表4,发现,尚存在众多未开设的紧缺专业。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几点具体表现:(1)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新能源、海洋技术等几大符合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较多专业都未开设,覆盖面与匹配度较低。新能源产业是温州地区强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整车项目的威马品牌。未来对掌握新能源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当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成为温州发展新引擎,不断快跑的“数字经济”也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就目前而言,温州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之间存在失衡。(2)针对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目前5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基本上能满足发展需求,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比如会展经济与管理。(3)根据表1发现,目前温州高职大部分专业的设置对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是个别专业的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的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较低,比如:传播策划、动漫设计与制作与产业升级方向的一致性与服务能力有待考量。

猜你喜欢
温州产业结构设置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好玩的温州乐园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