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心理学,优化中职德育管理

2020-01-07 08:08周涵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心理学德育中职

周涵凌

[摘           要]  中职学校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对技术性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管理的力度,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中职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实施德育管理,從而提升德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积极心理学;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88-02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正逐步提升,中职学校成为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每年为社会输出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德育管理工作,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长远发展的能力。中职学校以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为核心,绝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有限,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并不明确,只关注自身的发展,难以将自己的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为此,学校要不断加强德育管理力度,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中职德育的现状

(一)学生自制能力差,纪律观念淡薄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不具备明确的人生目标与信仰,自我管理能力松懈,法治意识淡薄,处于人生迷茫的状态。加之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思想情感尚处于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容易产生极端思想与叛逆行为,缺乏责任意识与集体观念。此外,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综合素养存在差异性。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些学生来自偏远落后地区,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心理承受能力比同龄人要差一些。有些学生不尊重师长,不会用礼貌用语,喜欢讲脏话,经常喝酒闹事、打架斗殴,并且屡教不改,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正常秩序。还有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较差,到了中职学校依旧不爱学习,也不会好好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只是漫无目的地混日子。

(二)学习兴趣不浓,心理素质较差

众所周知,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不免会产生自卑心理,在接受中职教育后,学习积极性不高,通常都是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人们普遍认为高中教育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没有接受高中教育,意味着人生是失败的。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尚小,阅历有限,没有经历过挫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心理素质较差[1]。

(三)家庭教育缺失

很多中职院校中存在不良品德的学生都与自身的家庭因素有关。有些学生是因为父母离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关爱,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从而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与众不同的行为,吸引他人的注意,也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还有些学生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只能在经济上弥补孩子,对孩子过分溺爱,但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缺乏足够的交流沟通,导致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品德[2]。

二、中职德育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管理策略

积极心理学指正面的心理学,是一种正面、向上的心理,提倡以开放性、包容性为出发点对人的行为与动机进行分析,侧重于对人性善良与道德等积极方面做研究。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德育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能够摆脱自卑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相比积极心理学,传统心理学重视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对人格问题与消极情绪等方面较为重视。而积极心理学是建立在积极人格上,目的在于激发人类的潜能,侧重于对人的力量与美德进行研究。在对教育理念、个体差异及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方面,积极心理学比传统心理学更加具有优势。中职德育管理要彻底贯彻人本思想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德育管理提供心理的支持与思想的保证。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能够促进德育课堂中学生个人的发展与提升,重视个人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幸福[3]。

(一)创新管理模式

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负责人做好中职学校的管理工作,可以将学生的专业特点与性格作为参考条件,结合学校的办学管理特色,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将自主管理作为核心,共同创新管理模式。中职学校的领导要负责学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并积极地向中职学校的管理者汇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互帮互助的管理机制,为学生配置完善的学习资源,组织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等,提升中职学习的德育管理效率,切实有效地解决德育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4]。

(二)构建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体系

中职学校要加大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力度。学校领导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定,增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确保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对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进行沟通协调,让学生具备感恩之心,树立积极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切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5]。例如,笔者所在的班级中,有一名男同学,平日里看上去很正常,但是仔细观察,发现他有很多小问题。比如自习课会迟到,犯了小问题会犯很多错来掩盖当初的小问题,遇到一些事情会回避,压力越大回避越无厘头。比如在校园里到处走,一到返校时间就不上学,但是,他主观意愿上又是积极的。比如,他会在开学第一天竞选班委时,主动竞选。在军训时,他会忍着伤痛坚持军训,直到自己扛不住。对这样的矛盾个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在对这名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分两部分进行:一方面,积极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对他进行心理普测,了解他的心理趋向和症状。另一方面,看到他积极主动的一面,安排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去完成,让他感受完成任务时的喜悦感,从而进行自我肯定。作为班主任,我会在他完成任务时,在班级里给予他鼓励和肯定。让这名男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他会越来越好。

(三)利用班会发挥作用

班会是让学生相互了解与相互尊重的有效平台,班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教师一般会采用奖惩的方式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督促學生学习与进步,因此,学生会在出现问题时习惯性地为自己找借口,而不是追根溯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正面管理教育的理念能够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并自行建立管理办法,维护班级的荣誉,班主任要让学生掌握开班会的技能。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班会,让学生轮流发言,对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开场,如可以采用击鼓传物的方式让学生发言。在新生班级开学伊始,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建立班级规则,让学生自行解决班级纪律的问题,而班主任则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能够让学生建立自行管理班级的意识,班级的规章制度并不是教师设定的,而是以班级为主体,让学生自行参与讨论建立的,如此一来,学生能够自愿接受班级中的奖惩规则,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另外,积极心理学条件下,班会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对老生班级,开班会的重点在于处理并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班干部可以在班会前搜集大家在近期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为大家逐一列举出来,在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中呈现,组织学生在班会上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率先在班会上讨论解决,讨论时要以如何解决班内存在的问题为核心[6]。

(四)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应该是启发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向学生提问,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例如,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哪一种方案比较好,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启发式的沟通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对其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开口讲述,在对一些能言善辩的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可以让其更加直接地思考问题,强于与其进行辩论,纠正其错误的观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也是要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地控制自己。例如,在处理学生打架问题的时候,由于中职学生打架一般都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在处理的时候,可以单独进行教育管理。首先,可以尝试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让自己的心情冷静下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事情的原委;最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问题处理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不斥责学生。学生在接受积极心理学德育管理理念的时候,能够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可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中职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已经具备理性意识,对其采用积极心理学管理理念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做好心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7]。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确保中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稳健发展,为广大学生与教师提供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出于种种原因,当前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欠缺之处,在此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成长期,加之自身自卑心理因素,容易出现德育方面的问题,为此,学校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德育的管理中,通过积极正面地引导,使学生具备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业与人生,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质量,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2]孙琼.运用积极心理学,优化中职德育管理[J].好家长,2016(51).

[3]李天莉,潘雨俏,覃伟.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职班级管理策略[J].广西教育,2018(42):77-78.

[4]吕丽梅.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63-64.

[5]康阳.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9(22).

[6]郭滟.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8(16):135.

[7]周广升,滕济红.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职德育新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8(27).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心理学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没有用”的心理学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跟踪导练(二)5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