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庆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舞蹈是舞蹈演员通过不断变化形体造型,生动地将抽象事物表达出来的行为表演艺术。目前,观众对舞蹈的表演也不再局限于专业的舞蹈技巧上,而是希望舞蹈演员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舞蹈作品当中,使舞蹈更具张力,从而带给观众艺术的享受。从三方面对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述,然后分析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最后对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探索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 键 词] 表演意识;舞蹈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84-02
舞蹈不仅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艺术,还是通过舞蹈演员动态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美的一种艺术。良好的表演素质是衡量一个舞蹈演员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表演素质不单是指表演技能的熟练与高超,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表演意识。因此,教师进行舞蹈教学时,在注重舞蹈基本技能技巧教导的同时,还要适当地进行表演意识的训练与培养。而表演意识主要由形象美感意识、创新意识、作品表现意识以及舞台习惯意识等几方面组成。在刚开始学习舞蹈阶段,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先从培养学生舞蹈感觉开始,再逐步深入,培养其表演素质和表演意识。
一、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舞蹈表演意识有助于增强舞蹈的灵动性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没有一定的标准性,不是非要按部就班地将舞蹈动作做出来就可称为舞蹈。在表演者进行舞蹈表演时,可以利用身体动作或情感表达来辅助舞蹈表演。只有理解了舞蹈的真正内涵,才能很好地完成舞蹈作品,舞蹈演员将表演融入舞蹈当中才能体会到舞蹈的灵动性,而这种灵动性是舞蹈的灵魂所在,能够使舞蹈大放光彩,让观看者产生共鸣。
(二)舞蹈表演意识有助于提升舞蹈的感召力
舞蹈具有感召力,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时,常常会被舞者的舞姿所感染。它与音乐通过律动的音符所带来的感染力有所不同,舞蹈是通过更直观、更真实的舞蹈动作来进行表演,很容易让观众深陷其中,有感而发。与此同时,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舞蹈演员再将表演意识运用到舞蹈表演当中更利于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将演员自己的感情与角色、情景等融为一体,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蕴含的韵味。通过这种方式引领观众跟随舞蹈演员的节奏进入舞蹈情境,使舞蹈更具感召力,观众可以真正感受到舞蹈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舞蹈表演意识有助于渲染舞蹈的意境
从舞蹈的意境可以感受到舞蹈所蕴含的美,优秀的舞蹈表演者都具有舞蹈表演意识,这样有利于表演者渲染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想要表达的内涵,随着舞蹈表演者的一举一动或悲或喜。但是,仅凭借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是不可能创设出舞蹈意境的,关键是要在舞蹈表演意识的基础上营造氛围。
二、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舞蹈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
学习舞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历反复练习的过程,舞蹈演员不仅要掌握舞蹈专业的技能、技巧,还要克服内心及身体上的问题。在一般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让其好好理解舞蹈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反复练习。在学生练习舞蹈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安慰,多留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舞蹈功底。
(二)不同学生采取相似教学方式
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性,舞蹈基础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法。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基础强的学生,在基础训练之外可以安排一些提高训练的练习,而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要着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再循序渐进加强训练。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调节的空间。
三、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探索
(一)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
舞蹈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表演意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习舞蹈需要学生不断练习,练习的过程也是相当漫长。这就要求学生经得起磨炼,拥有较强的意志力。在舞蹈教学中,有些学生急功近利,一味注重自己的成绩,把成绩看作最重要的而忽略了舞蹈练习有自然的节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要对自身严格规范,舞蹈不仅是一种舞台艺术,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舞者情感的流露,将表演意识运用其中,可以使舞蹈更有韵味。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当作重点,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学生的舞台意识会很大限度地提高。在舞蹈学习中只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这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可以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内容,加强课上练习的频率。而且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舞蹈,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与学生一起创建舒适、和谐的舞蹈学习环境。
(二)形象美感意识的培养
学习舞蹈不仅要求动作要做到标准到位,也要求要有流畅的美感和形态的美感,这都是舞蹈的加分项。然而即使是同样的舞蹈,不同的舞者表现出的感觉也不一样。例如,在《创造101》里的偶像练习生跳团体舞蹈时,蔡徐坤总是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就是因为他的舞蹈更具感染力不仅动作标准到位,而且极具灵动性和流畅性。由此可见,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也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舞蹈的真正意义,其核心是通过舞蹈来抒发情感,不同的舞蹈想要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学生如果想要学好舞蹈,就要充分了解舞蹈的创作背景及其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其次,舞蹈也讲究与音乐相配合,在进行舞蹈表演时,随着音乐旋律舞动身体,这也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韵律感。最后,舞蹈的种类是多样的,舞者要根据舞种的不同来调整舞蹈表演风格。所以,在现实的舞蹈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剧场课的安排,通过基础的训练为学生的舞蹈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动作和肢体美的体现,课下学生还要反复练习,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增强肢体的灵动性与协调能力。
(三)作品表现意识的培养
我们在一个舞蹈作品中所体会到的情感,一方面来源于舞者对作品本身理解出来的感情,另一方面来源于舞蹈作品本身所奠定的感情基调。将这两种感情融会贯通可以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但是,部分舞蹈想表达的情感比较隐晦,增加了演员的表演难度,如果理解不透彻就无法跳出优秀的舞蹈。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和反复练习来表达舞蹈的感情。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剧目练习,学生在学习剧目前要弄清楚作品的背景、内涵及想要传达的情感等相关内容,做好预习工作。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其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采取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再总结性讲解作品的内涵主旨,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理解舞蹈的情感之美。
(四)想象创作意识的培养
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舞蹈表演,一个好的舞蹈演员要想表演出不同的人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应该深刻理解其作品和人物的精神内涵。舞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艺术,它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很重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舞蹈中缺一不可的两个要素,它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感召力。创造不仅存在于舞蹈创造前期或舞蹈动作设计上,而是贯穿于整个舞蹈过程中。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舞蹈若一味地按照实际来表演,可能会导致情绪调动不起来的狀况发生。这就需要舞蹈表演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理解作品背景、情感等方面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力为作品注入鲜活的力量。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表演时,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将自己和角色本身融为一体,也可以通过想象赋予表演一些创意元素,让传统的作品跟上时代脚步,重新焕发光彩。舞蹈还具有感染力,舞者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以感情为联系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并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舞蹈作品的演绎。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表演意识的训练与培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表演意识可以塑造学生综合的表演素质和表演能力。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轻专业都是舞蹈教学的一大难关,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很难在舞蹈上有所造诣。因此,教师既要教专业技能技巧,又要重视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就应该注重其表演意识的培养,要对舞蹈技能和表演意识双管齐下,这样才能使舞蹈更具感召力。
参考文献:
[1]赵程.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17).
[2]冷英嘉.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94-95.
[3]魏树发,魏琬谕.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9(8):100.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