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020-01-07 08:08孙凤东程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农业信息化

孙凤东 程琳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信息技术在该校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其次分析目前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中等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46-02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目前校园内已经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并采用各种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但是从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来看,整体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未实现与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需要尽快做出改进。

一、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将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该校主要培养中专学历人才,开设专业包括农业经济综合管理、现代农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应用、数控技术及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该校主要职能是根据全市农业技术干部教育发展战略,为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培养优秀农业技术干部人才。主要面向农业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构建脱产与函授结合的教育模式。目前该校承担着全市国家重点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并负责承办市政府、市农委交办的工作任务。在本次研究的调查过程中,在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学生群体间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91%,对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

(二)调查方法

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主要参考信息技术应用调查问卷,结合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成调查问卷编制工作。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内容:(1)基础信息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等。(2)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主要设置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次数、信息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自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利用情况、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价等题目。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统计问卷结果,对该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三)调查结果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信息技术在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但实际应用效果不容乐观。如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次数在5次以下的人数占64.2%,信息技术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在30%以下的占32.8%,在30%~50%范围内的占37.2%。这说明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较少,平均占比均在40%以下。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入门和了解水平的人数占78.0%,熟练及以上水平的人数仅占22.0%。而且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具有网络学习习惯的学生仅占16.8%。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价结果来看,满分10分,平均打分结果为6分,仅处于中等层次。

二、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应用问题

(一)软硬件设施落后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软硬件设施落后是制约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原因,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平均采购时间均在10年以上,其间虽然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但总体技术水平较为落后,难以真正发挥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1]。

(二)信息教学不受重视

在平时的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信息教学不受重视,学校较少安排专门的信息培训活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仍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教师讲授以及板书等形式为主。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故意回避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已有设备资源闲置。受此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度也较低,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渠道广泛开展自学活动[2]。

(三)应用形式教学单一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主要通过在课前制作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利用PPT课件代替板书,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多媒体工具在情景创设、模拟实验等方面的作用。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几乎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学、组织课外活动[3]。

(四)与课程内容整合不足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度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不善于把握课程内容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部分。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应用现象,仅在公开课、应付上级检查时采取信息教学模式。在此情况下,难以真正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4]。

三、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优化措施

(一)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针对上述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应继续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部分,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确保信息教育技术条件的完善性。从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2019年支出预算情况来看,其科目分类主要包括教育支出、干部教育、进修及培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为专门设立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预算科目。信息化建设投入包含在教育支出以内,2019年总预算为219.35万元,其中包括基本支出169.35万元和项目支出50万元。基于信息化技术软硬件条件更新的必要性,应在现阶段的财务预算工作中,设立专门科目,并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确定预算支出数额,为技术设备更新提供财务保障。在此基础上,应构建详细的信息化建设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分主次、分先后改善信息技術软硬件条件。比如在计算机及应用、数控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搭建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应根据对应专业人数以及课程安排情况,确定信息化实践平台的建设规模,避免因基础资源不足,导致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平台利用冲突。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实践锻炼需求,应做到人手一机,并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实践平台的利用效率。

(二)树立“互联网+”教育思维

为切实提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优势,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总体而言,“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结合,可以突破传统学校、地域的局限性,依靠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高度共享,改变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方式,让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在“互联网+”教育思维的指导下,通过积极构建远程教育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安徽省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在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方面已经展开了积极探索,比如在农业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方面,考虑部分学员实际工作的影响,通过开展远程教学,解决了时间冲突方面的问题。具体可以采用微课、慕课等形式,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开展远程学习。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在线解答疑难知识点。目前许多成熟的远程教育平台都设计有在线测评功能,可以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间进行统计,开展在线测评活动,掌握其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对后续教学和培训内容作出调整,优化教学效果。

(三)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形式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教育模式,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以往仅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课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多媒体设备,创设立体化的情景,辅助学生认知。比如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常用农业机械设备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这些农业机械设备并不了解,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机械设备结构、运行原理、操作方法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使用与维护方法。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利用3D建模软件,构建农业机械设备模型,通过拖动鼠标转化视角、点击构件进行放大和缩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农业机械设备的组成结构。并通过模拟运行,或播放相关操作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开展更加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则集中时间就重点、难点知识开展讨论和实践,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实现与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

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度整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1~2门实用技能,从而在毕业后顺利走入对应专业的工作岗位,弥补该专业的人才欠缺。其中,信息化素养以及应用技能,本身是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教学引导方法,让学生从信息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最终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开展各类商务活动,教师应积极引进实战项目,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互联网+”发展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无所不在,教师只有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渗透途径,与专业课程内容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企业需求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綜上所述,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问题,需要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改善软硬件技术条件,同时提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构建长期信息化教育改革计划。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则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与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打破课堂局限性,从而优化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力.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23-24.

[2]孙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职数学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刘炜杰.从单一走向多元: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梁思丽.现代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微信的课堂签到系统的实现[J].赤子(上中旬),2016(15):179.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农业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