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自得
[摘 要] 生活化教学是符合新课改下化学教学要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强化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化学核心素养方面作用非常突出,加强其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意义显著。立足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对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应用的价值与对策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期可以顺利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关 键 词]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76-02
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较以往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尤其是化学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为了顺应新课改化学课程改革潮流,教师在授课中所用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需要及时加以调整,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或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确保可以顺利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根本教学理念就是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或课外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可以将高中化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去学习、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可以显著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体性,增强化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面临更多的化学知识以及难度更大的化学问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尤其是许多高中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平时会更多依赖于化学教师,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去自主学习化学知识,这种学习情况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如果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那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入手,灵活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且非常熟悉的日常事例或现象,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化情境,拉近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顺利构建有效、趣味化学课堂。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适用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但是如果仅仅采取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实际化学知识学习效果。如果可以在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学模式,那么可以基于真实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分析、探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实际问题中包含的化学规律,提升他们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教学实践及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此,在开展化学知识教学期间,教师要立足于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善于关注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生活阅历,科学地营造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境,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激发与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并最终使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之后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效果。特别是在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时,可以利用民间谚语、趣味现象等众多生活化素材,科学创设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高中化學课堂导入环节,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以及日常生活现象,从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入手,科学地设置化学知识导入的生活化情境。比如,在讲解“乙醇”时,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为基准,为学生设置“在酿制白酒时,白酒存储的时间越久就会越发香醇,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有保存期限,但是白酒却为什么时间越久就会有更高的品质?”等问题,借助这些生活化问题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最终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为整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调。考虑到高中生比较喜欢趣味性知识,尤其是对一些民间故事、俗语、谜语或成语等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也可以联系这些生活化素材,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如“雷雨发庄稼”这句谚语当中涉及哪种化学知识与道理。又或者可以联系时下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所学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上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如在学习“蛋白质”时,可以以“假奶粉事件”等为话题,为学生设计“这些假奶粉与真正奶粉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有哪些问题?”等一些启发性生活化问题,使学生可以在这些生活化情境的启发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这样更有利于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二)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丰富化学教学内容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与教学的联系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思想,指出教学工作要促使学生收获可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然而,如果一味地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那么就无法持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而影响他们化学核心素养和学习自信心的培养。为了有效地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果,需要密切联系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对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与范围进行适当拓展,打破化学教材内容束缚,同时还要同学生沟通和交流,深度加工与处理化学教学内容,力求可以借助丰富的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真实地体会和感受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此外,除了传授给高中生必要的化学知识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去实现知识的运用价值,确保可以使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例如,在平時的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教材内容限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科学地选择、补充和拓展化学教材内容,确保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但是为了确保拓展的化学知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活化”教材,抓住教材中有关工业、农业等日常生活和生产方面的素材,联系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或现象补充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素材,确保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生活化教学素材中包含的化学本质与规律。比如,在教学“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卖包子小贩的图片,并讲解这个小贩在蒸包子的时候会在蒸屉内部放入一小勺点燃的硫粉,稍等片刻就可以得到白白的包子,你们知道小贩这么做的道理吗?在这一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下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以及小贩做法的错误性告诉学生,使学生意识到“硫”本身是有毒性的,燃烧后会生成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通过补充生活化的实例,有利于更好地深化学生对这部分化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切实意识到生活与化学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海绵铁”“绿色化学”等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生产与科学技术拓展化学教学内容,力求可以借助这些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三)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打破传统灌输式与讲授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尤其是要摒弃“一言堂”或“一刀切”这些不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力求可以为高中生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合作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微课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素材,科学地构建生活化教学方案,力求可以为全体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高中化学学习氛围,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中,要立足生活实际,创设多位学生设计一些动手开展实验操作的机会,借助动手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些比较复杂的化学知识与原理等,这样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要注意选择一些贴近高中生日常生活的化学实验,这样更有利于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实际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并可以使他们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学生可以了解黄金与黄铜具有非常相似的外观与色泽,所以许多人会存在使用黄铜冒充黄金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验证实验,利用实验的方法去分辨黄金的真伪,借助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综合化学素养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如,在课外布置练习题或者拓展课堂渠道时,同样要注意联系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可以为学生留置一些趣味性更强的家庭实验活动,或者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开展有关化学知识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确保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中,使学生可以边体验现实生活边学习化学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胶体”的性质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在回家后自主做有关“丁达尔效应”的课外实验实践活动,以此深化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提高高中生化学知识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有很大帮助。为了顺利地开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活动,要注意从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