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彩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让我们一起走进“红色文物”系列报道,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践行使命担当。
走进宁夏博物馆“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展厅,映入眼帘的几条草泥墙皮革命宣传标语,字迹虽然已经有些陈旧,但历经80多年岁月洗礼却依然闪耀著革命的光芒。它们把人们带到了伟大的、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岁月……
1936年6月,宁夏固原县祁家堡子,来了一支红军队伍,他们对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民夫、不打骂百姓。这支红军队伍就是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也被称为西征红军。当地群众看到红军队伍不但不骚扰百姓,还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很快就把红军当成了亲人,红军在祁家堡子住了1个月,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
在祁家堡子期间,为争取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红军战士同广大群众亲密相处,深入细致地进行大量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共产主义,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革命政策,其中书写标语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一种宣传方式。
草泥墙皮革命宣传标语,就是当时红军墨书在固原祁家堡子的革命宣传标语。通过标语,群众了解到共产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和主张,从而拥护共产党,加入到红军。
这些当时红军留下的革命标语之所以能保留到今天,其间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祁家堡子位于固原以北50公里处,是方圆一二百里内最大的一座堡寨。它东西宽150米左右,南北长约200米,内外两层,内围墙约有8米高、6米左右厚,内城开西、南门,外城南开砖箍拱门,内外城墙四角各有角楼。现存的建筑除四合院外,其他的建筑都是解放后新修建的。
这个高大的堡子解放前属于一个祁姓大地主,地主祁雨仓与军阀、国民党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当上国民党地方团总后,拥有几十名团丁和长枪,在黑城杨郎一带有近万亩良田,雇佣长、短工几百人,除了在农业上长期剥削劳动人民,还在当时的固原县城和黑城镇开了2家商铺,成了当地的垄断资本家。由于祁雨仓本性反动,对红军恨之入骨,又怕的要命。1936年6月下旬,左路军红一军团在占领固原县七营镇后,迅速向南扩展,当进抵黑城镇附近的祁家堡子时,祁雨仓带领团丁闭门顽抗。红军埋伏在堡子外的麦田里,天黑后发起猛攻。祁雨仓一看形势不妙,派人把自家上房点燃,眨眼功夫,火光冲天,人们哭天喊地,乱成一团。这时,红军架起云梯攻上堡子围墙,打退了团丁。为避免火灾殃及群众,红军顾不上追捕团丁,立刻全力以赴投入救火。祁雨仓乘红军忙于救火的机会带团丁逃走。
红军打开堡子后,到群众家中访问,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讲解革命道理。把祁雨仓家的粮食、衣物、牛羊和还没有收割的麦子分给贫苦农民。红军宣传员不仅在祁家堡子的墙上写下了“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不交租不交粮打土豪分田地牛马衣服分给农民”“红军是抗日的先锋”“联红抗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等宣传标语,还向村民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红军离开祁家堡子东进战略转移后,祁雨仓带着团丁返回祁家堡子,当看到墙上红军书写的标语时,暴跳如雷、恼羞成怒,立刻叫长工全部铲掉。长工们觉得红军的标语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是红军留下的珍贵物质资料,不愿毁坏,就在标语上抹上了一层麦草泥,将标语暂时覆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岁月的风吹雨淋,墙上的麦草泥逐渐脱落,红军当年写下的标语又重现光彩。
红军指战员西征经过宁夏的半年时间里,同广大人民亲密相处,向他们宣传了红军的革命宗旨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宣传工作,建立了5个中共县委和4个苏维埃政权,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把宁夏的革命活动推向了历史高潮,为宁夏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珍贵的革命标语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反映。
为了发扬和传承红军的革命精神,196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这些标语作为重点革命文物,并派专人加以保护。1974年,宁夏博物馆派出文物保护专家来到祁家堡子,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决定连同原来的灰旧墙皮一并揭取,并移至博物馆进行修复展览。1996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书写在墙皮上的革命标语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的宣传效果。 (图片由宁夏博物馆提供)
注:本刊2020年第4期的《胡旋舞 ,蹁跹起》一文作者为王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