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语文教学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建议要以读促写,在低年级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中年级注重阅读观察、积累语言,高年级学会运用语言,实现学以致用;要以写引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增强阅读感悟,达到读写共赢。
【关键词】语文 课堂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2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关系不可分割,二者应当相互结合、紧密相融。“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学生通过读写训练,可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依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习作练笔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一)低年级激发阅读兴趣,有效运用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阅读才能成为一次快乐的体验,学生才会真正爱学、乐学。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往往处于浅层次,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多种感官的阅读元素,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体验阅读的乐趣,继而为运用语言、丰富写作内容奠定基础。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接着说一说:圖中乌鸦是如何喝水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由于课文插图是故事情节的直观体现,学生说得津津有味,接着朗读课文,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看图思考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笔者让学生阅读类似的童话故事,为学生创设了积累语言文字的天地。由于有了阅读积累,笔者先让学生读书,在看图的过程中领会图片主要传递的信息,想象图片背后发生的故事场景,然后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学生积累了很多成段成篇的内容。在进行仿段描写训练时,学生容易做到构段迁移合理、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这对学生来说,既是思维想象力的训练,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由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看图写作这一环节融入教学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中年级阅读观察,积累语言
到了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材积累能力,由于课文篇幅长了,基础训练的内容多了,要求掌握的知识也多了起来,同样对习作的要求也提高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熟读、积累书中的一些句子及词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事,从而体验生活,在习作中抒发真情实感。笔者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活动,结合学校开设的家长开放日“书吧”,学生得以在“书吧”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如在写“感动我的一瞬间”这一主题习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照课文写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高年段加强语言运用,学以致用
高年级阅读涉及篇章教学,要求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生要整体把握文章感受作品内蕴,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逐步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并积淀为语文综合学习素养。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笔者给高年级学生上了一节内容为“读书不设限”的书籍推荐课。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准备一本想要推荐的书,共同合作将小组推荐的书名、书的内容、书中精彩的片段制作成VCD,并分组在班级里进行展示。每个小组介绍一本书,八个小组共介绍八本书,书的内容有关于科幻方面的,有关于人物传记的,有关于历史文化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后学生意犹未尽,纷纷打听这本书在哪里买,那本书还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在阅读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比如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等书,读完后写一写“有什么感想”“你对故事人物的看法”“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精彩的词句”等。在学习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一诗句运用在描写春天景色的习作中。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内化诗句、精彩片段,创设了语言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表达能力。
二、以写引读,增强阅读感悟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实、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过程,且贯穿于小学学习的全阶段。
学生习作灵感一部分来自学生自身对文学素材的积累,当学生能够深入地阅读,积累了一定的语言之后,学生就会注意对生活中人和事的观察以及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培养思考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形成阅读感悟。而写的过程就是对词语、篇章结构的内化过程,学生受所读文章的影响,在写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再次阅读、回忆某篇文章,从中获得启发,进行习作创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给出一个习作命题后,要求学生先拟定提纲,在脑海里形成初步构思,再根据构思框架广泛地搜集精彩的词句和文章片段,用以丰富自己的习作。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思维训练中,进一步发展了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课之前,笔者先给学生布置片段习作任务,写一写生活中观察到的太阳的印象。当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遇到思维卡壳时,笔者再让他们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读完课文之后,有一名学生写道:“早上,太阳来上班了,它先探出头来,再慢慢露出全身;到了中午,它慢慢地来到天空正中间;傍晚,它回家了。太阳忙了一天,终于下班了。今天,太阳上班真认真!我要向太阳学习。早早起床,和书本交朋友;中午,我给布娃娃上课;傍晚,我和妈妈去书城买书。我每天都要向太阳学习,过好快乐的每一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化,再以写作促进自身对课文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在读中思考、提升写的能力。写作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观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以及认识,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进而增强阅读感悟能力。
总之,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结合语文课堂深入思考、用心琢磨,真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互碰撞,让学生在“读”中收获、在“写”中提高,实现读写共赢。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书润凤翔 谦谦君子——用悦读浸润学校君子文化建设的研究”(立项编号:2017B0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陆伟琴(1970— ),女,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