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双红
[摘 要] 小学时期是学生重要的过渡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基于此,本文对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更偏向于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采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规划目标。语文阅读教学涉及感性与理性的双重思考,通过这个思考过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然后自主地去学习、去了解、去探索,教师要主动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教师要有耐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小学生的想法都很单纯,你给予了他充分的尊重,那么学生一定会更加尊重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针对性地采取学习方式,创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主体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一、把握课前预习,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工作,如果一篇需要精读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必须提前预习才能逐渐掌握文章的脉络,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学生在预习《漏》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的故事性比较强,学生应该很喜欢,就顺势引导学生边读边理清文章的脉络。对于课前预习,因为小学生对很多事情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如:阅读课文之前,首先打开课文目录,根据目录的提示选择性地阅读重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深度思考,自主学习。预习的时候,对于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勾画出来,做好笔记,如果学生阅读到的一些词语、句子与自己的想法相悖,可以提出质疑,然后对词语、句子背后的意思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要有针对性,语文阅读并不是盲目的,学习一篇课文,我们要有一个目标,没有目标的阅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在预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就要有一个目标:慢性子和急性子这两种性格相反的人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读课文,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解决本课的生字词语,这篇课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三年级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还不是十分全面,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当故事能够吸引他们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进行认真阅读,认真概括,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时,这篇文章的脉络就清楚了,我们定的学习目标学生也就完成了。再说,当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就比较容易进入阅读状态,然后通过自主思考挖掘阅读的意义。自主学习是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主要因素,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情感的共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穷人》时,教师可以选择性提问,通过预习让学生讲讲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因为是提前预习过的,再加上小学生的表现欲都比较强,所以学生都会积极举手回答,教师选几个学生起来回答,然后把学生的这些回答进行一个全面的整合,梳理出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中心思想,进而引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定下自学方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这种选择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注重多维感悟,品味语言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一篇文章,如果过于刻意去感受,反而很难有那种感觉,只有学生经过多次阅读,把握朗读节奏,通过语气变化和情感融入才能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意义。如在引导学生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先选择性地挑选句子,找出情感共鸣最强烈的句子进行朗读,然后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探讨。有位小学生选择的句子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在读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对情感和语调的把握非常平衡,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刚刚这位同学的朗读具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语气时重时轻,语速时快时慢,那么我们请这位同学再次朗读一遍,同学们认真听,找出其中的情感点和节奏点,分析为什么要这么读,这么读的好处在哪。在该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先暂停学生的交流谈论,抽学生到讲台上来朗读一遍,通过多次感受和实际朗诵,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有,一篇文章中不乏精彩句段,要学生对这些句段理解得透彻,就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先把这些句段背诵下来,再体会其中的情感,如在教学《花钟》时,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講的是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一自然段语言非常优美,排比手法的运用特别明显,当学生带着欢快的情感多次朗读品味之后很快就能把这些句子背下来,如果能把这些优美句段背下来,学生的语言品位就上升了一个档次,背诵精彩语段也不失为一种品味文章语言的有效方式。
三、注重自读感悟和激励评价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去理解文章的含义。语文阅读更是如此,建立联想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自主想象,在内容的理解方面,通过阅读理出文中的知识结构,加深记忆。阅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有时候是小学生自己一个人阅读思考,有时候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达成阅读目标,学习并不是单方面的,它具有多重选择性,明代学者顾炎武说过:“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充分反映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阅读目标后,要把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出来,然后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探讨找出答案,如果小组成员对某个问题没有达成一致,那么就把问题反映给老师,让老师做评判者,当然,老师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提示,让学生再仔细想想,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想出答案,那么教学效果无疑是非常好的。
不管处于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鼓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亦是如此,或者说这种鼓励的效果更直观,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不同的场合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鼓励说辞,比如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过程中,不能采用“读得不错”这类过于片面化的语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鼓励,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耐心点拨,纠正其中的错误。如果学生长时间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转变提问思路,给学生正确的提示,不能逼迫学生,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压力,导致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排斥心理。同时,教师不能忽略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学生愿意落后于人,成绩差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这是受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类学生,上课时可以让这类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一点一点重拾对学习的信心。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班里的一个学生,他就属于那种特差生,可有一次上课,笔者引导学生对《枣核》一文中枣核这个人物的结局进行续写,没有想到他的续写最具有浪漫色彩,说是枣核最后变成了英俊的王子,还娶到了公主,从此之后笔者就经常鼓励他,他也努力地一点一点改变自己。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真诚,不能直接否定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老师,在这种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去学习,有效提高其教学效率。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老师要从多方面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自主学习是学生迈向高层次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慧,刘光辉.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2018(33):29-30.
[2]康葵,刘必渝.浅析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2018(22):174+176.
[3]王林,何海莹.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学习,2018(33):7-8.
(责任编辑:吕 研)